“资金问题是储能产业发展之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早期储能项目多使用企业自有资金,但随着产业发展,企业开始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得资金。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在内的多种融资形式,储能项目目前均有所尝试。”日前,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储能项目投融资专场上一位专家对记者说。
大会现场
据了解,储能行业近期已经引起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例如,稍早前华夏银行与世界银行合作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意味着全球最大、国内首个专项支持储能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正式推出,总额度超过50亿元。
资本市场对储能已敞开大门。那么储能行业与资本市场的合作现状如何?要想获得资本青睐,储能行业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技术创新是吸引资本的关键
中金启元国家新兴产业创业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副总经理易岐筠认为,当前储能行业对于基金市场来说,仍处于探索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是获得资本投资的关键。
会议现场
“储能市场,从开始到现在并没有出现过任何国家补贴,这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大部分靠补贴火起来的产业,结果通常是作茧自缚,离开补贴就衰落。”易岐筠指出,“当前,储能不必过多关注技术突破的速度和大小,而是更应该将精力放在‘把技术研发做好’上,即把技术搞明白。所以,企业要避免将技术研发的‘摊子’铺得很大,贪多嚼不烂,对于企业本身发展而言,这是非常危险的。”
据介绍,储能技术创新不仅包括电池材料的创新,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创新。
易岐筠指出:“作为想在储能领域获得基金投资的初创型企业来说,有两点需要明确,第一点,要坚定地做技术创新,这是企业的立根之本。第二点,创新商业模式、想清楚发展路线。简单来说,就是要想企业走向国际,就要与太阳能公司结盟,在海外打开市场;想要在国内发展,则要与汽车的电动化大趋势相结合,在微电网领域发挥作用。”
银行对储能融资要求多
彭凌
华夏银行绿色金融中心副主任彭凌表示,当前的储能业并不被银行看好,因为尽管储能的技术在进步、成本在下降,但是尚未建立清晰的商业模式。
“对于一般项目的融资,银行首先会对股东的行业地位、财务能力、技术能力、对项目的重视度进行评估,其次会对整个项目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建设和运营条件进行了解,再次会对投融资资金的来源与分配进行调研,最后会对整个项目的还款能力,以及未来经济性进行预测。”彭凌指出。
“对于储能而言,由于其特殊性,银行会在基础关注点上增加三个评估要求,第一是技术性,从储能重要的技术指标、接入方案到可行性研究进行详细的技术评估;第二是安全性,结合储能本身特点,银行对安全性的要求会更高;第三是环保性。总体来说,就是会从全生命周期,对退役电池后续处理、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储能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周边利益相关方、对土地等方面的要求,乃至企业员工性别、健康等方面进行特别关注。”
储能行业融资前景乐观
广州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文忠指出,企业想要与投资商一起把储能行业往前推,信任、合作、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智光电气在储能融资方面经验丰富,有金融机构授予的短期授信额度,也有长期的固定资产融资、贷款。比如,中国银行就曾给予智光电气5年时间的长期贷款。”
吴文忠认为,企业在与金融机构交流时,一定要用书面以及口头的方式,将公司业务模式、变现途径等告知对方,同时一定要逻辑清晰地展示企业的收入、成本等内容。
据介绍,当前我国金融机构对于储能业务的授信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其对储能领域并不了解。为了得到金融机构的信任,此时储能企业就要起到“讲解员”的作用,在将上述问题进行告知后,也要对金融机构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回答。
吴文忠表示:“储能行业的融资前景非常乐观。因为当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新能源行业,而储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且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专业人士,开始了解和熟悉储能,这将大大提升储能获得融资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