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推动硅
负极材料的应用,我国已经释放出明确的信号。
硅负极材料已经成为国家重点鼓励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之一,2017年9月12日和2018年12月26日,先后两次被列入工信部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
国际范围内,新一轮负极材料竞争也在全球展开。从全球来看,日韩企业走在硅碳材料产业的前列,代表性的公司有日立化成、三菱化学、昭和电工、日本信越、吴宇化学、韩国GS公司等。
其中,日立化成是全球最大的硅碳材料公司,其负极材料由人造石墨和10%的硅碳材料复合而成,其比容量超过550 毫安时/克。作为日本松下和特斯拉的的供应商之一,特斯拉新一代Model 3电动汽车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惊人的300瓦时/公斤。
从国内来看,
贝特瑞、杉杉股份、江西紫宸、斯诺实业、星城石墨、江西正拓、创亚动力、大连丽昌等传统的材料企业也已在
硅基材料领域布局。
其中,贝特瑞和杉杉股份比较领先。公开资料显示,贝特瑞的硅碳负极材料在2013年通过三星认证之后,2014年?2016年产量处于攀升阶段。惠州贝特瑞已经具备1000 吨/年的产能,并且还有1000 吨/年产能在建设当中。杉杉股份早在2009年开始研发硅碳负极,当前实现月产吨级规模,具体年产量预计不大,但具体客户和出货量情况同样不详。
此外,正拓能源今年年初对外宣称,预计今年可实现2000吨产能,目前产品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
如今,硅碳材料也成为业界竞逐的风口。2017年成立的中科院物理所背景的天目先导和中科院化学所背景的壹金新能源等公司,作为创业公司已经布局这一材料技术的研发。从电池企业来看,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比克等企业都在积极探索硅基负极材料体系的电芯。
不过,由于行业硅碳负极尚未形成广泛推广的成熟方案,主流的电池生产企业对于硅碳负极的使用,主要以掺杂形式,且各个企业掺杂比例也存在差异。随着掺杂比例的提高,基于掺杂20%的比例来测算,预计未来五年,硅碳负极材料市场空间可超过百亿,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