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在补贴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以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难的问题。
充电桩一般有两种划分方式:一是按场景分为公共桩和私人桩;二是按充电时长分为快充桩和慢充桩。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接受来自充电桩企业的供电,输出端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充电桩显示屏能相应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近年来,我国
充电基础设施,特别是
充电桩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今年2月,我国充电桩整体保有量为86.6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34.8万台,私人充电桩51.8万台。从充电桩分布数量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北、天津、安徽和湖北位居前十。2015年国家出台了充电桩统一标准——《新版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国家标准》,将充电桩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以标准化的新桩淘汰老桩。
稳中有进,喜中有忧。充电桩产业虽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车桩比较低。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61万辆,而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公共桩和私人桩共计约77.7万台。由此计算,我国车桩比仍高于3:1,远低于规划中的1:1。
第二,充电桩生产企业对充电桩制造重速不重质。目前,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上海普天和上汽安悦5家企业制造及运营的充电桩占我国充电桩总数的89%。尽管国家在2015年就已经统一了充电桩制造标准,但各大运营平台并未真正实现互通。同时,在近年补贴政策的激励下,各大充电桩制造运营企业纷纷“跑马圈地”抢占市场、瓜分补贴、快速扩张,忽视了对已有充电桩的日常维护,导致城市郊区出现大量充电桩“坟场”。
第三,充电桩布局不合理。以北京市为例,截至今年2月,该市公共充电桩数量达4.7万,占全国公共桩总量的13.5%,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一。但由于部分充电基础设施位于人口密地较低的郊区,或者单位、个人专属地区,无法对外开放共享,以致充电桩使用不均,造成充电桩极大浪费。
第四,充电桩维护不及时。充电桩显示故障、黑屏或车主在充完电后直接将充电枪随意扔在地上等现象仍普遍存在;因人工原因导致的充电桩充电枪的损坏速度远超维修速度,充电桩维护工作的强度越来越大,进而导致充电桩使用效率下降。
第五,住宅核心位置安桩难。为扩大销量,不少新能源汽车公司推出“买车送桩”服务。但奇怪的是,在充电桩最需要安装的核心位置——住宅小区,不少用户依然面临着“有桩难安”的问题。据了解,要安装私人充电桩,小区物业需要考虑充电桩取电集中时间对电网造成的压力、在没有储电站调控的情况下保证小区的电量平衡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变压器负荷能力承受度、小区空置车位数量或在旧车位上安桩对其他用户造成的影响,充电桩本身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只有符合相关条件,小区物业才能向电力公司申报安桩。所以,想在居住小区安装充电桩并不容易。
第六,充电桩制造运营商技术不兼容。即使是同一车型使用同一个充电桩,由于充电桩出场批次不同、固件版本不兼容及充电桩老国标差异等原因,有些车可以充电,有些车不能充电。同一车型的电动车都面临着这么多困难,更不用说不同车型充电时遇到的充电桩不兼容问题了。
充电桩存在的诸多问题,造成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难、充电体验不佳,也使其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破解这一难题,需要行业及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在为充电服务运营企业提供补贴的同时,对充电桩企业进行技术要求,升级产品,在车桩适配上加大企业间合作;其次,企业在修建充电桩前,要 做好选址和用户需求调研,提高充电桩使用率;最后,企业要注重充电桩的日常维护,并呼吁全社会保护现有充电桩。
当前,国家已经开始从政策层面着手解决充电桩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充电桩产业发展。例如:重庆市政府规定,新建住宅配建的停车库必须100%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海南省政府规定,“十三五”期间,环岛高速将每隔50 公里设置充电桩,2020 年底,全省累计建设充电桩2.8 万个以上,原则上全省内配套补助与国家同期补贴按1∶1标准。重重措施,都表明充电桩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