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 » 电动汽车 » 正文

动力电池行业血战正式打响!大众、特斯拉等已启动“备胎转正”计划

日期:2019-06-05    来源:一号新能源

国际充换电网

2019
06/05
11:5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新能源车 电动汽车

   近期,华为芯片“备胎转正”,成为国人拍手称快的乐事。
 
  就像芯片决定着手机的致命部位一样,动力电池也扼住了电动汽车的咽喉。
 
  在此形势下,多家汽车巨头宣布启动“备胎转正”计划,争夺其在电池领域的主动权。
 
  随着大众、戴姆勒、特斯拉等汽车巨头的入局,一场兴起于动力电池领域的争夺战正在打响。
 
  被扼住咽喉的汽车巨头们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领域,动力电池的供应情况直接决定着车辆的生产和整车成本。
 
  它就像是扼住汽车巨头们咽喉的一根软肋,成为其生产和扩张的掣肘。
 
  据外媒透露,近期,由于LG化学供应电池短缺,奥迪下调e-tron的既定产能,并计划推迟投产e-tron Sportback版。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也出现了动力电池供应不足的风险。
 
  据业内人士透露,作为大众汽车供应商之一的三星SDI,因与大众在生产时间和供应量上出现分歧,只愿意提供原定25%的产量。
 
  更意想不到的是,在电动汽车领域独领风骚数年的特斯拉,也曾因电池供应不足出现产能受限情况。据了解,特斯拉此前多次出现车辆交付延误或与此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权威数据透露,电池成本占据整车成本的30%甚至50%。
 
  除了以卖方为主导的供应问题引发车企担忧之外,动力电池的高额成本成为制约电动汽车成本的关键因素。
 
  对于如此关键的部位,习惯抢夺行业话语权的汽车巨头们自然不愿受制于人。
 
  大众、特斯拉等启动“备胎转正”计划
 
  随着未来电动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已经成为汽车行业转向电动汽车的关键战场。
 
  大众作为欧洲第一大汽车巨头,制定了一个宏大目标,到2028年,大众汽车将在全球推出约70款新电动车型,全球交付2200万辆纯电动汽车。
 
  这也预示着,其对电池的需求将急速加大。
 
  目前,大众集团的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LG化学、SK Innovation、三星SDI等。
 
  虽然,大众与这些电池厂商签署了数百亿欧元的电池大单,但供应链断裂的风险仍然无法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起,大众汽车CEO Herbert Diess就开始表现出不想过度依赖供应商的想法:“从长远看,我们不能过度依赖这些亚洲制造商。”
 
  在此形势下,汽车巨头大众在电池领域进行了强势布局。
 
  在近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大众集团表示,将投资近10亿欧元在德国下萨克森州萨尔茨吉特市建设电池工厂,该工厂最早将于2022年底投产。
 
  大众汽车集团CEO Herbert Diess直言,这一决定,“将成为大众汽车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并不是唯一在动力电池领域挥动大手笔的车企。
 
  早在大众之前,戴姆勒就走上了自产电池的道路。其中,位于德国卡门茨的首家动力电池工厂已投产。
 
  并且,根据去年报道,戴姆勒未来将投入巨资打造动力电池生产网络,涵盖三大洲8家动力电池工厂。
 
  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和辛德芬根的电池工厂即将建成,另外3家分别位于泰国曼谷、美国阿拉巴马州、中国北京。
 
  而作为新能源车行业“头号流量”的特斯拉,除了和松下专门合资在美国内华达州建立超级电池工厂之外,在今年5月正式宣布以超过 2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超级电容与电池公司 Maxwell。对动力电池进行全面的布局。
 
  可以预见的是,在汽车行业掌握核心技术,防患于未然必将成为一种趋势,未来将会有更多车企投入到这一阵营。
 
  动力电池争夺战打响
 
  随着众多新势力的入局,再加上受新能源车补贴退坡的影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无疑将迎来一场大洗牌。
 
  有专家预计,受补贴退坡影响,今年竞争会更加激烈。
 
  补贴减少,车企会向电池厂家进行压价,利润会随之下降。另外,账期也可能会恶化,对于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来说,难撑很久。
 
  另外,根据目前已披露的年报,动力电池的产品盈利能力较前两年出现大幅萎缩,电池企业已经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包括宁德时代、超威动力等大部分企业都处在增收不增利的尴尬之中,与此同时,亦有不少企业深陷营收净利双降,以及亏损的困境中。
 
  据专业人士统计,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骤减,从2017年135家减少至90家。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链整合加速,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企业将仅余下20至30家,80%以上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而外资企业的新一轮入华,或将加快这一洗牌速度。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五大汽车电池制造商都来自亚洲,它们占据了大约80%的市场份额。
 
  除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外,还有日本的松下和韩国的LG与三星。
 
  为了避免受制于人,欧洲公司,以及一些汽车巨头们迫切希望建立自己的电池制造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举动已经得到了官方的盖章认可。
 
  德国总理曾表示“动力电池生产是电动汽车增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动力电池生产领域,亚洲厂商已居于领先地位。如果欧洲缺乏本土电池产业,它在未来汽车工业的增值链上所占份额将会很小。”
 
  官方的鼓励,势必会引发外企建厂狂热。
 
  内忧加外患,面对国内和国际的双面压力,我国动力电池行业的一场鏖战在所难免。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