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我国
锂电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大力优化锂电产业结构,着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郭文圣提交了《关于优化锂电产业结构布局的建议》提案,内容涵盖政策引导、行业监管、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
我国已成为全球
锂电池生产大国,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
锂电池产业链体系。据了解,2018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13987.14百万只,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江浙、京津地区以及福建、四川、青海、河南等地。
“我国锂电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结构和整体水平呈现低质化状态,尤其是动力电池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大部分企业拳头产品少,缺乏整体竞争力。”郭文圣表示,我国锂电产业企业数量多而不精、产品线整体偏向低端、技术储备不深,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郭文圣表示,我国在电池领域技术和应用方面效率惊人,但是仍然缺乏源头性创新、基础性创新。如在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安全性问题上,普遍呈现出缺乏材料核心技术突破,忽视安全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落后,标准体系缺失等问题。
锂电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部门在产业梳理、企业研发创新、争取资金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多举措多途径全力支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国际锂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格局,郭文圣建议着重优化锂电产业结构布局,不断提升和巩固我国锂电产业发展竞争力。
一是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长远布局,深入规划,进一步梳理我国锂电产业发展情况,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锂电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引导新引进的锂电产业项目向现有产业集中区聚集,避免地区间同质化竞争和盲目投资,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是要加强行业监管落实。加强锂电池行业管理,完善行业规范,从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要求等方面建立行业准入门槛,推动企业高端化发展,避免陷入低端产品过剩风险。
三是要推动基础技术研发。研究设置锂电池行业科研资金补助或税收减免政策,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向锂电龙头企业提供研发使用的贷款,倡导国有资本入股、投资新创潜力锂电企业,督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部门要加大锂电池基础研究的投入,推动源头创新,获得具有颠覆性的电池材料方面的知识产权,引领全球锂电发展。
四是要加强行业人才培养。支持锂电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导高校合理调整和设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鼓励校企开展联合办学与人才定向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