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车联网技术 » 正文

朱西产:智能化时代 汽车产业的未来在哪里?

日期:2018-11-30    来源:电车人学院

国际充换电网

2018
11/30
10: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车联网 新能源车 电动汽车

18年10月20-21日,由电车人学院举办的总裁班“雄鹰计划”(黄埔一期)第3次课电动化专题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邀请同济大学教授、同济大学汽车技术安全研究所所长朱西产就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和几个核心问题探讨进行主题分享,现经过编辑整理分享给行业参考。

以下为涉及的8个主要问题:

问题1:智能化时代,软件将会主导下一代汽车

问题2:国内外无人驾驶主要技术路线和竞争格局

问题3:汽车智能化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

问题4:无人驾驶汽车能做到绝对安全吗?

问题5:智能网联汽车将在何时取代传统汽车?

问题6:电动化+智能网联,颠覆未来出行模式

问题7:低速电动车的智能化有市场吗?

问题8:对未来汽车社会的两大猜想

问题1:智能化时代,软件将会主导下一代汽车

今年年初预测中国汽车销量为2970万辆,与去年相比汽车已经进入了微增长时代,但是今年“金九银十”并没有出现,跟去年同期相比差距较大(汽车工业协会数据,9月全国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1.6%,其中乘用车同比下滑12%),也就是说今年销量能不能达到2970万辆还不好说,或者像年初的预测有3%微增长,或者与去年销量持平,或者直接进入衰退。传统汽车产能过剩,销量已经开始微增长,甚至下跌,在这样的情况下全行业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硬撑着过苦日子,打价格战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还有一条路是寻找新的方向。

最早的汽车是纯机械,到90年代以后变成了电子,未来主宰下一代汽车的将是软件。为什么是软件?智能网联、无人驾驶,这些功能都要靠软件来实现。机械、电子没用了吗?当然有用!没有悬架、车轮,汽车能走吗?但是机械、电子现在已经进入了打价格战的局面,车辆价格急剧下跌,到最后全行业都没有利润。

机械很重要,但是已经做得很成熟了,一个控制单元千把条代码。现在汽车里的十几个控制单元总代码量不超过1万条,但是无人驾驶汽车则不同,现在阿波罗已经开源了20多万条代码,谷歌无人驾驶汽车据称代码量已经到千万级,未来汽车估计要近亿条代码,软件将会主导下一代汽车。

问题2:国内外无人驾驶主要技术路线和竞争格局

国内外无人驾驶技术路线主要有3条:第一个是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做数据融合,毫米波雷达分辨率大概在0.15-0.3米,离成像能力还有差距,这是一条低成本路线;第二个是用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在成像、测量这两方面都很强;第三个是双目摄像头,双目主要是日本的企业在做。就产业而言欧美毫米波雷达强,美国激光雷达强,日本双目摄像头强。国外以谷歌为首的激光雷达派,用激光雷达来实现无人驾驶;Mobileye和特斯拉是摄像头派,打算用8个摄像头来实现无人驾驶,大陆和博世是坚定的毫米波雷达派,坚持用毫米波雷达来实现自动驾驶。另外还有V2X派,认为汽车必须要加网联,我们经常听到5G无人驾驶就是用通讯来改善汽车的安全性。雷达、摄像机、车载计算平台中国都比较弱,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强、通讯强、高精度定位也很强,中国政府对无人驾驶的发展是希望发挥我们在互联网和通讯方面的优势。

未来实现高等级无人驾驶现在表现最好的是激光雷达,目前真正实现大批量应用的是特斯拉,用了8个单目摄像头,特斯拉最近发布的Autopilot 9.0号称要达到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有了人工智能算法以后单目摄像头的能力急剧增加。

现在汽车已经通过强制性标准在推动智能化,对乘用车《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增加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试验及评价,强制性标准还没出来;对于大货、大客GB7258-2017版已经规定大型客车强制安装AEB(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AEB要靠77Ghz毫米波雷达,LKA需要依靠单目摄像头。

问题3:汽车智能化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交通事故不断,整个汽车行业一直在思考如何避撞,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汽车仍然不具备避撞这一低级智能。130年前第一辆汽车出现,当时的汽车功率不行、智能也没有,发动机0.8千瓦,汽车发展了130年,其实仅仅把动力增加了130倍。汽车需要智能化,人们对汽车智能化的追求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一直在梦想。第一个把毫米波雷达应用到汽车上的是通用汽车,1959年把一个毫米波雷达安装到凯迪拉克上来实现避撞,AEB到现在才开始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这个功能要实现的就是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分心没踩刹车,车辆直接自主刹车。看似挺简单的一项功能,从第一辆样车出现到现在的产业用了将近50年的时间。

从1959年就开始应用,但是为什么不能大批量的推广呢?当时的雷达个头大、功耗高、故障率高、价格无法支持产业化。环境感知传感器是实现无人驾驶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由于半导体技术的原因,当时像这么大一块印刷电路板的功能现在只需要用一个三毫米大小的芯片就可以实现。

汽车智能化首先瞄准安全,尽管现在我们很多车都是五星安全,但是一年还有125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现在汽车的被动安全,从一个正常驾驶到发生碰撞还是需要驾驶员去操作的。根据事故深度研究表明,在紧急状态下驾驶员的应急反应往往是错误的,既然如此那就别让驾驶员去处理了,干脆交给机器来处理,就是汽车企业经过研究拿出一套比较理性的方案,通过辅助驾驶把伤害减轻。

汽车安全,在没有智能的时代靠车身结构、气囊等被动安全措施来保障,车身耐撞性上来了,但车的重量增加了30%。许多国家在90年代强制实施正面、侧面碰撞,所以90年代和2000年同车型对比重量增加了30%左右,现在要轻量化,又想把车辆的重量减轻。被动安全现在比较难的其实是正面碰撞,64km/h的40%偏置碰撞,是现在被动安全碰撞安全能做到的一个顶点,因为动能能量需要车身结构去吸收,要从64km/h再把标准提到80km/h车的重量可能要增加50%。被动安全其实我们现在不想再往上加了,现在的系统已经可以通过量产化的单目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从ACC、AEB、ALK这三方面在安全上做控制了。

问题4:无人驾驶汽车能做到绝对安全吗?

我们能够容忍人类驾驶员的错误,但是无法容忍机器的错误,比如汽车交通事故我们可以容忍,飞机事故我们不能容忍,高铁事故就更不能容忍,因为高铁最安全,越安全的东西,出事故的时候你的容忍度越低。

谷歌最早做无人驾驶希望做到零事故,现在发现做不到,所以现在抛出了新的理论“RSS---责任敏感安全”,在这个理论下无人驾驶车不是以不发生事故为开发目标,而是要求不发生有人身伤亡的责任事故。无人驾驶汽车首先要保住安全底线,还要关注责任安全、行为安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问题5:智能网联汽车将在何时取代传统汽车?

汽车产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从机械时代、电子时代到软件时代是汽车的技术革新,云计算、大数据、新商业模式的应用会带来汽车的产业革命。谷歌认为汽车的产量将会大幅下降,用现在汽车保有量10%左右的无人驾驶汽车就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出行,汽车产业将面临崩溃。现在全球年产量大概8000多万辆,如果1辆车顶10辆车使用,需求不到1000万辆,汽车产业以量为王的时代将结束。

智能网联时代,汽车产业到底是革新还是革命?一个分界点就是无人驾驶是否被政府批准、被民众接受。汽车因为涉及到安全问题,不会像手机那样迭代发展,所以传统汽车产业究竟还能活多久,10年、20年、30年还是50年?没人知道,但大趋势不会变。

问题6:电动化+智能网联,颠覆未来出行模式

电动汽车的产业化方向是提高动力电池性能、降低动力电池价格,提升纯电动汽车的竞争力,用智能网联为电动汽车“赋能”。未来出行模式将会是电动+无人驾驶+O2O服务:在无人驾驶条件下,出租车自动充电比自动加油更容易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共享出行将颠覆个人拥有私家车的市场模式。现在电动汽车作为私家车使用还存在很多缺点,如果拿来搞分时租赁运营,电动车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电动车的运营成本要比燃油车的低,尤其是A00、A0级的微型电动汽车已经比燃油汽车有竞争优势。很多车企在建设共享平台,仅仅依靠私人用户购买无法满足双积分的要求,很有可能把大量的A0级、A00级的电动汽车用到分时租赁平台来获得新能源汽车积分。

问题7:低速电动车的智能化有市场吗?

丰田汽车最早提出发展无人驾驶,就是为老年人开车设计的,因为50岁以后驾驶能力下降,观测能力、反应能力下降,出几次危险以后自信心下降,自信心下降以后更不安全,犹犹豫豫更容易出事,所以是用智能去弥补老年人驾驶能力的下降,以“老年代步车”为用户群的低速电动车更需要智能化。给老年人开的低速车要实现智能化成本会提高1000元左右,但是一些低速车厂的老板并不认可,认为低速车就要靠成本控制来占领市场。成本是要控制,但是成本控制要有底线,现在的很多车价格降下来以后风险提高了,高田曾经是全球第二大的安全气囊公司,他当时竞争的法宝低成本的硝酸铵产气药配方,低成本成就了高田,但是由于硝酸铵爆燃造成死亡事故最终导致公司破产。汽车降成本已经接近成本控制的底线了,所以现在我们希望能走出另外一条道路,通过智能化来提升汽车的附加值。

问题8:对未来汽车社会的两大猜想

第一是动力方面的猜想,未来的主流是混合动力、纯电动,还是燃料电池?

混合动力的优势是把内燃机和电机进行了合理的组合,内燃机怕低速拥堵、纯电动怕持续高速,内燃机怕热、纯电动怕冷,混合动力从动力角度来说真是绝配。纯电动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燃料电池的技术成熟度、产业链如何打造还不确定。未来汽车车型是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三国”还是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的搭配?

第二是无缝出行服务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能不能消灭私家车?

私家车实现了人们生活中的自由出行,这是私家车存在最刚性的需求,私家车最大的好处就是私密、自由,但私家车使用越来越不方便,土地资源不支持、能耗不支持。中国汽车市场容量虽然还很大,但最大的矛盾是民众出行的需求和国家资源无法支持每个人买车,我国的汽车社会发展中需要电动化和共享出行来解决。

100年前汽车把马车 “赶”出了马路,未来无人驾驶汽车会不会“剥夺”人类的驾驶权?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为了推动无人驾驶,把人类驾驶员强制“赶出”自动驾驶专用路,这种无人驾驶很容易实现;另一种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车辆可以与人类驾驶员共同上路,这是难度比较大的。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