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电、纯电的新能汽车,对于充电的需求是此类车主们最大的烦恼。在电池和充电技术还没有革命性的突破之前,能否方便的充电,决定了此类汽车的最终价值。而地区内充电桩的密集程度也导致了该类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时,有不少相关的上游企业也纷纷投入到当中,传统的石化巨头就是其中之一。
专业不对口
垄断国内石化行业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早在数年前就高调响应国家政策,积极发布参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划,以能源身份背景的两大央企把眼光望向汽车充电桩业务,全力推进。
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
2010年在国资委的促成下,中国一汽、长安汽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16家央企在京成立中央企业电动车产业联盟;2014年中石油与中国资源交通集团签订协议,在广东、河南两省加油站内建设车辆充电站的计划;2016年初,中石油和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合作。
中石化方面。2010年和北京首科集团宣布共同出资成立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投入40多亿用于建设充电站以及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的研发;2015年,中石化与北汽达成合作,在北京市内建设充换电站。直至2016年底首批10座充换电站才正式交付使用。而到2017年末双方将建成充换电站200座的计划也没有被继续提及。
就在国家逐年收紧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时候,两大央企与布局新能源的脚步也不断放缓。态度的不断淡化,主要原因是两大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预判更加理智;内燃机汽车依然稳居现在主流趋势;而专业并不对口的两大石化企业,也更谨慎的对待汽车充电这一新兴领域。
“一生的敌人”
中石油、中石化虽然垄断国内石化产业,但想要涉及以电为主导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横梗在他两面前的有“国家电网”这家无法翻越的大山。作为同样掌握国家重要能源的央企之一,国家电网同样也在第一时间跟随政府号召。而在新能源充电领域,国家电网则来得更名正言顺。
以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主要在现有加油站或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建立充电站的模式。两大企业终究绕不开国家电网,必须在电力基建、运营上获得后者的大力支持。而打着同样算盘的国家电网也在全力布局自己的新能源充电网上,处在竞争关系的两大阵营,即使握手言和,也是貌合神离。
“内忧外患”
如今摆在眼前的不仅有国家电网这座大山,外资石化巨头正在国内稳步推进新能源相关行业。收购了欧洲最大充电运营商之一的壳牌集团已经开始在欧洲布局充电网。在不久前,壳牌华北石油集团在天津开设了首座加油充电一体式站点,也是壳牌在中国的首个充电设施。
另外一边,英国BP集团已经在中国南方开始尝试建设充电桩设备,与壳牌一样,两大跨国石油公司在今后所有的新建加油站中都会预留好充电设备的场地,以及足够的电容量和配电设施,为未来做好准备。
加油站+充电桩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
遍布大街小巷的汽车加油站,是石化企业最大的资本。如果在现有的加油站中增加充电桩,那其网点数量将会超过任何一个竞争对手,获得整个行业的主导。但事实肯定没那样简单。
首先,油电共存的做法本来就存在安全隐患,充电设备需要的高压电也容易引起火灾,这对于加油站的风险极大。而在现有的加油站中改建增加充电桩的做法几乎不可行,电线铺设、充电区域的划分、安全防护等,直接给大部分现有加油站贴上无法改造的标签。
另外一点,汽车充电和汽车加油的工作方式不同,两者所需的时间差异较大。拿特斯拉为例:为了获得一个可观的行驶里程,必须要在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内充电1小时。长时间的占用充电站容易造成的街道拥堵也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