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能源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发布的《全球
电池原材料长期展望(2018年上半年)》报告预测,在全球
电池储能系统方面,全球储能总装机容量将在2025年增至43GWh,2030年增至70GWh,2040年增至91GWh。
报告还预测,全球插入式电动客车的销量占
电动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将在2025年达到6%,在2030年达11%,到2040年高达36%。相较于市面上其他预测,伍德麦肯兹称其预测相对保守。
电动汽车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电池金属的需求格局。报告指出,近年来,锂的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刺激了澳大利亚开发硬岩型锂矿。目前,矿产产能转化遭遇瓶颈,导致锂辉石精矿供应过剩,然而锂化学品供应不足,锂价格至今依然持续走高。
镍和钴的供应前景更为复杂。报告指出,钴的供应问题依然难有定论。中期来看,钴的市场会越来越依赖刚果民主共和国,但该国的供应风险也会不断攀升。公开资料显示,全球钴储量的近50%和目前产量的55%均集中在刚果。
报告显示,在2024年后,钴将出现供不应求。伍德麦肯兹认为,从2020年开始,钴将以每年约1.3万吨的增速攀升,这意味着需要每年开发一个大型新矿。然而实际供应情况却未必能尽如人意。钴缺乏供给弹性的本质决定了额外的钴供应只可能来自具有经济效益的铜矿和镍矿。铜镍矿是回收钴的重要资源。
报告还称,在电池影响开始显现之前,镍供应基本面已经趋紧。在经历数年低价和投资不足后,预计从2023年开始,市场需要额外镍的供应来支持需求的增长。电动汽车和储能提出新需求,导致镍的供应缺口不断扩大,急需近期投资来弥补。然而,由于投资者在上一轮镍项目中元气大伤,目前市场对镍项目的投资热情依然较为温和。
根据该报告,到2020年中期,镍和钴将出现大量短缺,市场对三元电池的偏好不断上升,产生双刃剑效应。钴的价格高于镍,尽管钴和镍的价格都可能上涨,但未来镍有可能部分取代钴的使用,因而电池的成本价格呈下行趋势。
报告指出,以目前的电池技术来看,到2030年实现近10%的电动汽车普及率面临严峻挑战。尽管能量密度的提高会降低金属的单位消耗量,但业界人士认为,除非有固态或锂硫电池等新技术出现,锂离子的能量密度在目前基础上至多增加50%,达到300Wh/Kg。另外,目前仍很难预测新的技术及其对相应金属的影响。
报告还指出,从电池原材料角度来看,实现电动车高普及率,需要有以下三个必要条件:
首先,短期内开展大型镍矿投资。从开发矿山、融资到产量释放平均大约需要8到10年。其次,需要逐步取代钴用量的技术革新。钴的供应会越来越受限于刚果,而该国以外的项目难有同等规模。最后,需要持续提高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报告还称,电池原材料行业一定将会继续发展。成本不断下降和能量密度不断提高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