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开始推广至今,电动汽车已在我国发展了8个多年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全国
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9.4万辆,同比增长53.65,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专业人士预计,
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为5-8年,因此2018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期,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扩大,到2020年前后,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和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电池报废量预计达到12-17万吨,部分更为激进的观点则认为,报废量将达到30万吨。
据了解,目前的动力电池一般为锂离子电池,废旧的锂离子电池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以及有害气体。如果随意处置废旧动力电池,将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预估的破坏。因此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动力
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也受到重视,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以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
今年7月25日,确定在京津冀地区、山西省、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等多个地区进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7月31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在北京启动运行。为细化管理要求,有效保障国家溯源管理平台的顺利运行,工信部还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并于8月1日实施。目前深圳已经开展动力电池回收试点建设,上海等地也推出了回收补贴政策。
从经济角度考虑,随着电子设备的推广普及,金属锂正在被快速消耗,并将在2020年之前耗尽全球的锂存量。在2025年,锂的需求将会超过全球锂资源的供应。因此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利用迫在眉睫。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废旧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含有锂、钴、镍以及锰等有价有价金属元素,其中钴作为一种战略金属,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工业领域,目前海外报价约为61万元/吨,国内报价为51.7万元/吨。据测算,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回收钴、镍、锰、锂等金属所创造的市场规模将会在今年达到52亿元,并在未来五年保持快速增长,在2023年超过300亿元。
尽管这个规模超百亿的的蓝海市场即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却未受到行业的重视。目前动力电池的回收与利用的方式主要有梯次回收和再生利用。出于续航以及安全性考虑,当动力电池衰减至80%,就需要报废,因此报废后的电池除了化学活性下降以外,内部化学成分依旧保持70%左右的初始能力,在其他领域依然可以使用,因此梯级回收是最理想的路线。
然而,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早期,动力电池的能力水平不高,废旧动力电池的可利用性能无法达到回收标准,因此回收效率并不高。而对于梯次回收的企业而言,监测动力电池后续寿命以及安全新的成本非常高,在动力电池整体售价逐年下降的背景下,梯次回收的成本可能会高于新出厂动力电池的售价,对于企业来说,梯次回收可以说是不具备经济效益。
而通过拆解动力电池,使用相应的技术再生出钴、镍、锰以及锂等贵金属的再生利用的方式则更难推进。一来由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早期没很好地将动力电池回收考虑在内而导致动力电池外部结构与形状各异,因此统一规格的工具难以对各种形态的动力电池进行拆解;二来,拆解提炼工艺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部分企业的提炼手段落后,无法提炼镍、钴、锰等贵金属,利润难以保证。多方面综合起来,回收成本高,难以盈利,成为企业望而却步的原因。
动力电池回收毫无疑问是一个尚待挖掘的百亿蓝海市场,但同时也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行业,不过,在政策的推动下,动力电池回收的行业开始逐渐向健康发展,并逐渐由政策导向的行业转变为商业导向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