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国家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Natio
nal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建设推进会暨共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听取了北京市科委、北汽集团关于国家
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并对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此次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进入全面加速建设阶段。
2018年1月,科技部发布了《科技部关于支持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函》,同意北京市政府在京设立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的提请。这是继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之后诞生的第二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同时也是汽车行业首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开放技术创新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已出现了共享的趋势,各车企之间的合作已经展开。去年10月,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联盟在京成立。成员单位已超过70家,业务范围涵盖新能源汽车行业组织、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充电桩建设及运营、分时租赁、金融投资等京津冀地区多个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领域。且在去年底21家企业联合创建的国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也正式创立,该公司的股东横跨信息通信企业、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国资委直属机构、互联网科技公司。
尽管如此,与其他行业多元融合发展相比,汽车产业的合作仍不够成为体系,仅仅局限于点对点的合作。业界呼吁,只有在技术创新上开放,才能打破现有的商业格局。
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尽管目前中国品牌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家独大,但到2025年之前,大众、福特、日产、奔驰、宝马,仅这5家跨国公司就将有141款新能源汽车车型投放中国,而这5个品牌的计划仅仅是未来200多款跨国品牌中的一部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将面临巨大挑战。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为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8%和53.3%。在纯
电动汽车市场上本土车型的销量接近100%,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跨国公司的占有率也仅为2%。但是低端产品过多、高端产品过少,续航里程、技术安全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从大国向强国迈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新表示,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不但有助于北京市建设“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也有助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引领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我国“汽车强国梦”。
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按照科技部的有关要求,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要体现国家战略导向,突出高端引领作用。要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需求,加大重大关键技术源头供给,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的策源地。
科技部明确提及,创新中心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北汽新能源牵头。此前,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已在位于亦庄的“中国·蓝谷”挂牌,此次国家级创新中心的申报正是基于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
与以往地方性质的研发中心不同,国家级创新中心作为一个极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创新平台,将通过建立“共商、共建、共享、共用”的开放机制,打通从资本、科研到生产制造的各个产业链环节,重新定义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中心,从技术研发的创新链条,上升到生态系统建设的产业链条。
据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首批联合共建方包括北汽、吉利、比亚迪、百度、奇虎、宁德时代、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电工所、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21家,囊括产、学、研各个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领域上下游产业链优势资源,包括整车制造企业、电池生产企业、互联网企业、科研机构,以及产业投资类企业。
依据规划,创新中心以电动化、智能化、生态化为发展方向,按照2020年、2025年、2030年“点——线——网梯次推进”的三步走计划稳步推进;并要加强跟踪评估,适应全球科技创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及时动态调整建设目标和任务安排,始终保持技术中心前瞻性和引领性。
在创新中心的落地实施中,北京市政府将发挥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作用,在政策、资金、人才、土地、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支撑和保障。科技部也在科技规划、项目安排、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政策试点等方面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