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
储能产业联盟于2018年1月18日下午在北京举办“
储能市场年度展望”研讨会,同期还将召开“CNESA研究品牌”、“储能团体标准”、“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8”及“2018国际储能创新大赛”等发布会。
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宗鑫先生参会并作会议开幕致辞。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吴宗鑫:各位来宾,我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会议!
我自己亲身感受到这几年关于储能产业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心,更多的投入。而且确实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国家储能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所以我相信这次会议,通过介绍未来的发展的展望以及总结现在取得的成果,一定进一步推动我们国家储能产业的发展。
但是,我自己确实感到总的说来由于世界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我们国家特别是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大大的推进了我们国家能源向绿色低碳的转型。所以这几年可再生能源迅速的发展,包括风能、光伏发电都迅速的发展。
实际上就提出一个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储能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也研究一下,我认为,世界各国都按照它自己国家本国的国情,正在进行探索,我们国家也在进行探索。这个问题要在通过探索的时候我们把这个问题看的更清楚一些。
美国对这个问题也是关注的,美国能源部委托了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研究了未来的能源清洁。他们是想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也要占到美国总发电量的8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面,如何解决电力的平衡问题?美国要求在每个地方,每个小市里面都要实现电力的供需平衡。
美国他们的研究结论,他们认为基本上可以先采用现有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技术方案总体上包括现在大家说的电网的沟通、现有的储能设备、必须要有一定备用。而且他们特别强调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强调了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需求侧的响应。所以美国基本上立足于现有技术,通过市场机制,通过技术的集成来推动这个方面的发展。
德国大家都知道,2010年发生了日本的辐岛事故,所以德国的总理宣布到2020年他们要退出核电。所以德国必须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他们提出目标是很清楚的,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50%,到2050年要可再生能源占到80%。所以德国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他提出的基本路线叫做P2G的路线,大家都知道。也就是说在我们有汽风汽电的时候把这个电拿来制氢,然后又跟二氧化碳结合起来制成甲烷,甲烷就是天然气,组成我们现有的基础设施。所以德国的技术路线,我认为基于两点,第一基于二氧化碳的普及。当时德国在提出这个技术路线的时候,二氧化碳普及是大家比较热的,是关注的问题。但是通过也几年的摸索,大家对这个问题报比较冷淡的态度,因为经济的代价很高。
另外一个充分利用现有天然气的基础设施,这是个优点。所以德国的技术还在发展,但是B2G的路线能不能发展?这个问题受到二氧化碳普及的制约,我觉得也还存在问题。
另一个国家日本,同样的受到辐岛事故的影响,原来电力的发电30%是从核电来的,原来他计划到2050年发展到50%,但是由于受到辐岛核事故的影响,他的电力正在转型。所以日本非常关注氢能的发展,他说他要建立一个氢能的社会。而且他制订了一个发展路线图,在2015年公布了这个路线图,分三步走。第一步侧重于向民用发展,特别的关注于向民用,用燃料电池,既发电又供热,日本的一个家庭大概用一个750瓦的一个燃料电池的电和热就可以满足一家的需求。所以在他推出这个样机的时候推出两个千瓦,甚至25千瓦的燃料电池发展,目前的销售量已经有21万台,预计到2020年,达到160万台,160万台什么概念呢?日本总的家庭大概5千万户,所以大概到那时候,2020年有3%的家庭可以用上燃料电池。日本对氢实际上是抓住了三条,第一个就是燃料电池,第二是家庭供热,第三氢的运输,氢的运输确实是大的问题,氢的热点是250度,密度每个立方米三千大卡,天然气是9千大卡,天然气的液化温度是负160度,在这种条件下面解决氢的运输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不可否认的,氢燃料汽车相对于电动汽车有很大的优势,第一它的载重很轻,它是用碳纤维做的钢,能够承受70个兆瓦,所以这些重量加在一起也就5公斤,跟现在内燃汽车重量是一样的。但是要用电池,15度才走100公里,要装30千瓦的话,至少五六百公斤的重量。一个汽车本身重量1300公斤,这个东西就要占到600公斤,这是一个挑战。
第二个充电时间,燃料电池要求的充电时间5分钟,但是电动汽车要充3个小时,所以我们现在国家有些企业也要考虑能不能整体更换,把整个的电池组更换下来,也就5分钟到10分钟,如果这个方面突破,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认为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所以我说一下我今天很高兴来参加这个讨论会,实际上我自己感觉,总的说来,我们国家能源必须向绿色低碳转型。这里边,必是可再生能源占了很大的比重,储能是一个大的关键。但是如何解决储能的问题?我们国家,其他国家也正在探索。所以我很希望这次会,进一步提供了大家对于未来的展望,为我们国家进一步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动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