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开发区的孙先生日前购置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孙先生告诉记者,这还得益于自家小区附近去年一下子安装了两个
充电桩,这才让自己购买新能源汽车没有了后顾之忧。
实际上,在这样的消费场景背后下,是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链的日渐完善。据了解,新区去年共建设充电桩726个,今年计划再建500个,建设完成后,将实现新区范围全覆盖。而在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及关键零部件、汽车后服务等领域,新区也在加码推进。
充电桩更密集、更智能
据了解,目前新区各功能区、街镇重点在政府机关、公共服务窗口、大型商场、体育文化场馆、学校、大型停车场、公交场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建设一批新能源汽车
充电设施;在停车位100个以上的经营性停车场,按照不低于停车位10%的数量建设充电桩;鼓励有停车设施的居住小区、单位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电力部门将予以协助支持。对于新建居民小区、大型公共建筑设施,要求将新能源充电设施纳入建设规划。
对于服务半径,新区也作了详细规定。核心城区以及汉沽、大港城区充电设施服务半径不大于0.9千米,其他区域服务半径不大于3千米。
实际上,充电桩数量的日益增多,也带来了产业聚集效应。曹操专车天津分公司总经理陈佳就表示,公司之所以落户滨海互联网产业园,原因之一就在于这里充电桩的数量。在他们调研过的所有城市中,天津市的充电桩数量超过1300个,排名第一。而其中,新区的充电桩占据绝大部分。
而另一方面,新建充电桩的更加智能,也让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切实感受到了用车的方便。据了解,目前车主可以通过e充电APP方便查询到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充电桩位置并导航前往。车主可以通过设置个性化查找充电桩,如距离最近、评分最高、费用最低、费用最高等。还可通过“筛选”项目进行偏好设置,包括充电接口类型、运营商、支付方式、电桩类型等。车主还可以通过星星充电APP、特来电APP,迅速查找到附近的所有充电桩,查看充电桩群详情、状态。
新能源汽车制造实现聚集
2017年年初,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为第九家获得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为天津高新区打造新能源汽车千亿级产业链打下坚实基础。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由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NEVS)、国研科技集团公司和北京中域绿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方投资成立,是其在国内的首座工厂,2016年6月开工建设,将基于萨博技术平台打造全新纯电动车。据悉,第一辆国产“萨博”纯电动车将于2017年正式下线,目前已累计签署了总额为866亿元的订单。
目前,天津滨海高新区聚集了国能汽车、华泰汽车、波士顿电池、轮毂电机、中能东道集团等一批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配套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天津高新区的重点产业,千亿级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聚集业已形成。据透露,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集中优势资源延伸拓展产业链条,重点打造“中国制造2025”中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创新驱动中心,积极构建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搭建起技术与规模均领先世界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同时,还将形成更加完备的研发、关键零部件供应、整车生产和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而在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位——动力电池领域,高新区汇集了力神、波士顿、汇安汇等知名企业,形成了从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到电池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能力全球领先。在电机电控领域,今年4月,高新区车用轮毂电机系统研发企业Protean Electric的第一台轮毂电机“18英寸轮毂电机”也正式下线,这标志着首条轮毂电机量产线的正式投入使用。在整车制造领域,国能电动汽车、华泰汽车,以及还未上市就获得国内外近万辆预订单的艾康尼克纯电动MPV汽车都在高新区实现了聚集。
按照《天津市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以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协同发展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车,围绕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四大领域,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着力攻克电动汽车牵引力控制、智能控制、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支持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汽车研发生产。加快五龙、国能、恒天等项目建设,完善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推进新能源乘用车量产和规模化应用。探索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支持一汽大众、一汽丰田、长城、华泰等车企拓展产品系列,将天津建成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区、中国北方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到2020年,滨海新区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打造新能源汽车千亿元产业链,产值规模达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