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慢慢消逝着,新能源的未来越来越近,新的市场也将欲演激烈,新能源市场这块无主的大蛋糕像是放在一个大圆桌的中心,每个车企和国家都在死死的盯着,并为这即将切割的蛋糕拼命的抢占着现有的一切资源。
而其中
特斯拉入华正戏剧般的展开着,是否能够顺利占地,特斯拉的一切还都需从长计议。特斯拉是否能够国产化是近几年中人们乐此不疲的讨论热点,从2015年国产化预想的特斯拉,到如今的2017年依旧是谣言四起,谁真谁假众口纷纭。
但是短短的两年内大家都明白了中国的这块新能源市场前途似锦,从而也就传出来一句话来:“得中国者,得天下。”
可大家都明白的是,现在傻子都知道未来强大的中国市场,还能让你特斯拉得逞?在美国得了便宜卖乖的特斯拉,别说各大车企不乐意了,可能中国自己的企业也都不乐意了,是谁在背后捅刀子咱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目前正在中国南方兴兴建起的那些新能源企业们,大家都在为了未来的市场抢占着优势资源。
Model 3的风头还没过去,我们相信特斯拉在担心入华调节的同时,Model 3那超过50万辆的订单也将是特斯拉最为头疼的事情。庞大的订单本身就急需扩厂制造,再加上中国市场的庞大使没能入华占到政策便宜的特斯拉可谓是心急如焚,迟迟没能入华生产的特斯拉小编有着这样的看法。
特斯拉在目前新能源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不论是在美国市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有着自己绝对的优势,并且在大家都头疼的电池管理技术上特斯拉更是一枝独秀,使其本身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十分看好的特斯拉,却在中国市场上并没能捞到多少好处。产量低价格高的现状实在不能满足目前庞大的市场需求,但也正是这个时候,扩张建厂的特斯拉也在中国遇到了重重的阻碍,加上股票的暴跌和Model 3的面世,似乎中国将会成为特斯拉救命的那根“大树”。
为什么是大树而不是稻草?
小编有着这样的看法,中华儿女从奋勇拼搏的贫穷时代已经逐渐富强,对于车的需求量也是有着欲求不满的现状,中国已经成为了汽车市场的重要占地,就连大众爸爸也曾经被中国市场拯救过不止一次。
快速发展的中国本身对新技术和新汽车能源的承受力比较大,并且比较容易发展。对比与欧美的汽车发展史来看,汽车能源经历着汽油到柴油再到混动和纯电动等新能源,而到了中国似乎就跳过了柴油这么一个阶段,并在短短的几年里中国的汽车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就是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对外来的品牌具有很大的包容力和发展前景。
也正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中国,特斯拉似乎迫不及待的想要抢占新能源的中高端市场,不仅仅瞄向了中国更是瞄向了世界,因为在中国建厂,能够给特斯拉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国市场,更是对未来市场的占地。
从2015年到现今的2017年来看,腾势的发展加上比亚迪等众多国内新能源企业的迸发,迎着中国新能源政策的狂风迅速发展着,占据着绝对资源的老牌品牌们也正靠着合资名头在中国计划或实行,建立起新能源研发基地和制造厂,乐视、蔚来等中国新能源等强大的投资也都在默默地进行着。如果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特斯拉在未来市场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少,尽管科技技术暂时领先的特斯拉也难熬这两年的瘙痒,如果在这样两年下去,特斯拉恐怕是风波不断,只能眼睁睁的把真空的市场资源让给别人自身难保。
近两年期间,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和电池密度的不断提高,特斯拉曾经喧嚷的400km续航也慢慢没有了优势,国产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吉利、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乘用车等厂家陆续的推出了一批里程超过300km的纯
电动汽车车型。更为突出的是,比亚迪e6和比亚迪与奔驰合作的腾势电动车也都纷纷达到了400km的驾驶里程,并在今年的6月底,北汽新能源将超长续航旗舰EU400正式推出,续航里程在60km/h的等速行驶情况下更是到达460km的续航里程。
不仅在技术上的加速发展,迎着政策的国产品牌也具有无与伦比的性价比优势。与特斯拉分分钟上百万的Model S相比,国产纯电动品牌续航达到400km的车型顺应着中国新能源政策的补贴一般都不超过20万人民币,单指性价比来看特斯拉似乎没有任何优势。
也是在2015年到2017年期间,中国连续两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中国政策扶持下,人们也将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越来越高,比亚迪也超越特斯拉成为了全球第一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再加上失去《巴黎协议》的美国新能源市场似乎也让特斯拉非常难堪可谓是雪上加霜。
未来的2020年,等到各大企业蓄势已久集体发力的那个时代,特斯拉这个年轻的品牌在这样的压力下也将更加危险,所以特斯拉等不得也耗不起两年的时间,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市场上,特斯拉都必须再次突破才能够保住未来市场的地位。面对宝马、奔驰、大众这样的超级汽车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暗流涌动,特斯拉入华的优势正在一点点的流失。
特斯拉未来的市场将何去何从?2020年的蓄势爆发将有多精彩?这些我们都只是猜想,但是在这样的机遇和新能源的大蛋糕下,中国汽车业也正在剑走偏锋的迅速发展着,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上,我们也将会看到更多中国企业的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