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引导作用,不是主导作用。作为政府,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教练员,还做运动员。政府不应该当运动员,也不要当教练员,而只是做一个裁判员,去引导市场平衡。”在7月26日,由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电动汽车资源网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新能源汽车测试评价技术发展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表示。
陈全世主要从国家政策变化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检测与评价、创新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根据速记稿整理,未经过演讲本人审阅 )
国家政策变化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2017年4月6日国家三部委(工信部 、发改委 、科技部)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潜力巨大、层次丰富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上升空间。
陈全世表示,目前国家经济由汽车、房地产行业提供支撑。把互联网作为支撑,“互联网+实体经济”的表述是错误的。他认为,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改造和提升实体经济,最后落实到实体经济、金融等各个方面,互联网最终为实体经济服务。
规划还指出,要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完善法制建设,坚持质量为先,明确法律责任,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陈全世强调,政府是引导作用,不是主导作用。作为政府,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教练员,还做运动员。政府不应该当运动员,也不要当教练员,而只是做一个裁判员,去引导市场平衡。
规划的目标是,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中国汽车行业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全产业链实现安全可控。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陈全世提到,到目前欧洲还没有一个比较规模化的动力电池公司,从动力电池的发展来看,中国走在了前列。
迄今为止,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约支出500亿元,其中对新能源汽车科研项目的投入超过100亿元,新能源汽车补贴投入近400亿元。这500亿元,帮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有部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对于新能源汽车,规划指出,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实施动力电池升级工程。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尤其是使用环节的扶持政策体系,从鼓励购买过渡到便利使用。陈全世表示,深圳对电动汽车充电的优惠力度较大。他认为,从鼓励购买到便利经济使用,将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政策。
规划还指出,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加强出厂安全性能检测,强化新能源汽车生产监管。建立新能源汽车安全监测平台,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扶持政策体系。
陈全世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门槛不是设置越高越好,重要的是要加强后备的管理,门槛设置太高,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
“把市场的东西交给市场,把企业的东西交给企业,政府只负责制定标准。”陈全世谈到。标准的制定主要看两方面,一是安全,二是污染。只要不污染环境,能够保证安全,其他的交给市场去解决,由市场去优胜劣汰。
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检测与评价
对汽车行业标准体系,规划指出,要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完善汽车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强制性标准,健全标准实施效果评估机制。以功能安全、网络安全为重点,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以车辆本质安全、节能高效、严格贯标为重点,加强商用汽车标准的建设和贯彻执行。陈全世认为,标准制定一定要科学研究,如果目前尚不确定的,就交给市场解决。他还表示,对于尚未明确的标准就不应该要求强制执行。
“为什么标准制定不出来?就是争议太大,个别企业要绑架标准,这是不应该的,应该要从全局考虑。”陈全世还表示,如果标准要实施,首先应该明确实验方法,如果实验方法尚未明确,就不应该去推行标准。“标准执行一定要按科学的态度,不是领导的一声命令下来,就开始做了。”陈全世表示,试验方法、试验设备、试验数据都需要认证。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有必要逐渐形成一套新能源汽车检测评价体系,包括标准、检测试验方法及可量化的评价指数。陈全世认为主要应该以下包括5个方面:
(1)安全,包括动力电池系统、高压电气系统、整车主被动安全等。
(2)性能:包括动力性能:最高车速、加速与爬坡能力,续驶里程能耗:整车百公里耗电量、单位载重量耗电量等。
(3)可靠性:故障里程:试验数据、统计数据及顾客评价。
(4)价格:不但包括一次性销售价格,而且包括充电、维护保养以及动力电池性能衰减或者更换电池系统所带来的费用。
(5)服务:充电、性能检测、维护保养方便性等。
以上这些指标以及每项指标中各个参数所占比例和分值,都要通过大量试验、数据统计以及主客观评价系统来逐步优化。最终形成能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的体系。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检测与评价,陈全世提出几点建议:
(1)新能源汽车评价体系的形成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既是市场的需求,也是政府改变对产业的监管由“设立高门槛准入”政策,改变为重点关注“产品在市场中的动态表现”为主的观念。这是完全市场经济的必然过程。
陈全世表示,目前我国设置很多高门槛,但监管不到位。执行标准很严格,但是假冒伪劣的东西到处泛滥。“市场没人管,门槛有人管,门槛有利益,市场不愿得罪人。设置门槛有利益,你来检测我就有钱可赚,你要走我的后门。但是监管是得罪人的事,没人去做。”陈全世说。
(2)建议相关方面在自愿的基础上,尽快建组“新能源汽车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组。
(3)研究项目组的具体方法:为了尽快打开纯电动乘用车私人购买的大门,2012年我出面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了“纯电动乘用车私人购买的市场调研”课题组,第一批参与的单位及个人有18个,初步集资80万元,实际到位接近40万元。利用各种国际、国内会议、展览会及到企业采访等方式,几乎对自主乘用车厂商、有意在中国销售纯电动乘用车的跨国公司等进行了调研访问,完成调研报告50多份,研究报告多份。
(4)组建3个课题组,分别负责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主要是物流车)评价系统的调研、起草工作。参加的单位和人员主要是:试验检测单位、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厂商、研究院所、市场调研公司、专家学者、个人爱好者等。
此外,对今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陈全世表示,企业要掌握自主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占领国内外较大的市场份额,拥有强大的资金和融资能力,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国家财政补贴仅仅是一个孵化器,要考虑到国家的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要把重点放在市场需求方面,开发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先进技术和有竞争力的产品,主动适应从国家政策主导向市场需求主导的变化过程。
目前我国的汽车产业,仍然是以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受政府充分保护和管理的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如此。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种局面可能会有所改观。毕竟单靠政府的扶植和保护,是很难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的。
陈全世表示,由国家政策推动过渡到市场需求拉动—即完全的市场经济,这既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政府财政补贴退坡以后还能顺利生存且茁壮成长的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一,具有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技术的自有知识产权;其二,能开发出在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发产品要面对市场需求,而不是眼睛盯着国家的补贴额度;其三,有较强的资金运作能力。
他认为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基本上具备以上条件,如果认真去做,可以顺利转化为成功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但是那些商用车企业,即客车、专用车、物流车等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比较薄弱,资金运作能力不强,就要抓住目前国家补贴尚存在的3年宝贵时间,通过联合、发挥自己特有的技术诀窍及优势,将自己做大做强,在市场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创新
对于创新,陈全世提到了三位企业代表:特斯拉CEO马斯克、 BYD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陈全世表示,Musk之所以能几乎靠一人之力单枪匹马在硅谷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在许多人看来,其本质原因在于他一人身兼“科技+商业+心理学”这三项每个创业团队要想成功所必须具备的3大核心元素。
对于王传福,陈全世表示,最值得学习的就是敢于和国际叫板,王传福及比亚迪公司以“拆解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为己任”,狂热追求技术创新,并组织起了一支真正能征惯战的本土化的技术研发和制造队伍。终于走出来一位“技术派”领军人物。
陈全世认为,“容错思想”是华为创新文化的核心特质。在信息技术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没有人能够百分百确保某项技术或者某款产品未来会取得成功,只有在不断试错的基础上,允许试错,鼓励试错,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找到成功的路径。
最后,陈全世总结表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灵魂和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