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充电桩 » 正文

充电设施实行“标识”管理 准入门槛抬高了?

日期:2017-07-12    来源:新能源汽车新闻EV

国际充换电网

2017
07/12
10:3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充电设施 电动汽车 充电桩

  随着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投入生产和运营的充电设施企业已多达几百家。在充电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一些产品质量较差、安全水准较低的充电设施成为扰乱市场健康发展的“寄生虫”。为严格把控充电设施准入门槛、提高产品整体质量,7月11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启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识管理”工作。这一工作将如何开展,并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为何启动标识管理?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刘永东介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识管理工作的启动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的同时,各种充电问题频出。据联盟统计,目前,全国公共充电设施数量已达17.1万根,全国充电设施生产和运营企业数量不小于500家,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充电基础设施质量的良莠不齐,从而导致各种充电问题频出。如充电枪品质堪忧、车桩兼容性较差等。特别是在2011版标准向2015版过渡的特殊时期,充电设施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更是直接衡量企业运营效率与用户充电体验的“标尺”。因此,要想解决车桩兼容等问题,标准和规范必不可少。
 
  其次,国务院此前出台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健全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的管理体系,组建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并严格充电基础设施的准入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市场充电基础设施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最后,一些企业的自律将会带动整个行业的自律。联盟成员包含了国内众多充电设施主流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自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将会带动整个充电基础设施行业产品质量的提升。
 
  如何进行标识管理?
 
  据刘永东介绍,在标识管理工作开展之前,联盟开展了大量准备工作。一是制定相关标准,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要求、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的通信协议等;二是进行公益测试活动,组织12家充电设施检测机构和电动汽车检测机构,对65家充电设备企业的40款产品和12家电动汽车制造企业的14款车型进行了产品测试和实车实桩测试,并于今年4月26日召开测试活动总结会,向社会公布了测试结果;三是出台相关配套管理文件。
 
  对于标识的评定将会实行“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获得标识后监督”相结合的模式。刘永东说,“这种模式是当前检测比较严格的程序,能够有效保证产品检测的一致性。”同时,联盟还将不定期地对检测机构及已检测的产品进行抽查,以保证标识管理的规范化。
 
  “双标识”意义何在?
 
  值得一提的是,标识分为两部分,左侧为联盟标识,右侧为认证检测机构标识。“双标识”的意义代表着检测方各自的职责,其中检测机构要对产品质量负责,认证机构则是对整个过程中的法定责任的承担。此外,刘永东还表示,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的选择是在严格的技术条件下进行的评选,它是在国家认证和监督委员会批准并获得独立法人的认证测试机构。
 
  对于标识的申请的原则,联盟将以内部企业率先实施该项管理,而非联盟成员企业可采取自愿实施的态度。企业则可将该标识用于产品外观、包装、品牌宣传上进行使用。
 
  此外,据悉,联盟开展标识管理工作属于非盈利活动,而测试和检测机构则将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收取一定的费用。
 
  对于接下来的标识管理工作,刘永东介绍,今年8月中旬将接受企业的评定申请,9月中旬将确定标识申请的企业名单,并开展审查试验工作,联盟或于10月底公布第一批经过标识评定的企业产品。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