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成长期,传统整车企业和新造车势力的市场眼球争夺,吸引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目光。而被光芒掩盖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中,
充电桩行业经过前期跑马圈地之后,悄然进入2.0时代,产业意识到围绕用户,深度运营的迫切需求。
充电桩行业2.0时代开启
6月28日,以“把握趋势,携手共建”为主题的2017(第二届)中国充电桩创新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峰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主办,新能源汽车报社承办,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赛迪智库、赛迪顾问联合协办。
本次峰会上,通过行业现状分享,企业发展阶段成果讨论,及行业实践探讨,形成初步共识:中国充电桩行业跑马圈地时代过去,充电桩行业进入2.0-3.0发展阶段,结合未来汽车交通智能化趋势,行业需进行有效深度运营发展。
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今年前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7万辆和1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7%和7.8%。
基础设施方面,2016年全国公共充电桩从年初的不到5万个,增长到15万个,同比增长200%,私人专用充电桩也随着私人乘用车的推广应用加快增长,安装比例达到80%以上,城际也已建成以48.6公里使用半径的快充站。而从全球来看,主要国家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数量,欧洲总共建设10.6万个、美国建设4万个、日本仅有2.2万个,都比我国的要少。
从政策到商业模式,充电桩行业开始拥抱用户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变革上升期,围绕用户需求,在充电技术、运营模式、产业融合共享、充电安全、动力电池、“互联网+”及投融资等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
乌宝贵在致辞中提到,由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比较大,当前
充电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车主及时充电的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因此,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桩车比例和充电服务的便利性,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对此,乌宝贵认为,充电桩行业应抓住2017年充电桩标准升级的关键期,加快充电建设互联互通,利用先进手段推进移动支付,提升用户体验。
华北电力大学
电动汽车与新能源电网研究中心主任郭春林在演讲中认为,新能源汽车销售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对于充电桩运营来说,与之配套的电力市场机制也存在缺环,因此,他希望电动汽车市场和和供电市场能加强合作,共享共赢。
赛迪顾问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吴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产业年度报告》中提到,充电桩行业虽然发展很快,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充电桩用地产权、行业自律、通信接口等。他认为,换电、无线充电、车联网、V2X等技术都将引导整个行业的升级。
中国充电桩行业跑马圈地之后 开始拥抱用户
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民在峰会高端对话上表示,社会各界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视,也有很多投资进来。他希望运营能够接地气,贴近消费者需求,真正做到互联互通,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峰会上,组委会还举行了“2017年中国充电桩十大品牌暨充电设施创新奖”颁奖仪式,分别颁发了“2017年度中国充电桩十大品牌”和“2017年度中国充电桩最佳运营商”两大奖项,共17家企业获奖。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峰会的奖项是通过行业推荐,结合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权威评出。与首届不同的是,此次峰会结束后,组委会还特邀参会的部分专家及企业家共30余人举行了一场小型座谈会,就行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找政策和产业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