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算上传统车企,追逐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投资高达千亿元,规划产能近500万辆,远超《“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200万辆产销目标。但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只有鼓励创新各种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才有可能把
新能源汽车产业真正做起来。
作为资本市场的热点板块,新能源汽车一直备受关注。
持续多年的利好政策,使新能源车成为国内市场崛起的新力量,而在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新能源车,以体验新的出行方式。据统计,去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50.7万辆,目前新能源车产能接近80万辆,但在众多新能源车“新面孔”加入后,在建产能已经超过200万辆。据预测,2020年,新能源车产能将大幅释放。
自从新能源汽车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民间的造车热情便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据工信部公开数据,2017年一季度
纯电动客车累计生产了648辆,同比下降近80%。据分析,不止是原材料、人力成本上升,影响上市车企利润,政府补贴退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此后政策趋于稳定,新能源汽车销量也从2月开始逐步回升——2月销售近18000辆,3月销售逾30000辆。
事实上,在市场保有量争夺战、销量保卫战纷纷打响时,面对去年国内新能源车50.7万辆的销量数字,更多企业选择杀入新能源车市场,放手一搏。《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现已公布了4批,旨在引导后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种种技术路线和产业布局,而随着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的平淡,不少车企也开始不断调整产品线。与之对应的,是参与者的热情更为高涨。
各路人马唯恐落于人后,在中国新能源车领域“磨刀霍霍”跑马圈地。截至目前,今年已经有8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得到发改委批复。而去年全年,获得批复的企业总共才7家。也就是说,今年不足半年内的批复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批复总量。若算上传统汽车企业的新能源轿车、新能源客车、
低速电动车以及更多的新能源改装车、物流车项目,那么目前国内的新能源造车规模令人侧目。
正是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从准入层面放宽申请资质门槛、鼓励入局信号的释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在建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30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170余家,整体产能超过300万辆。而根据我国此前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原本的规划是: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
与急遽增加的产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滑坡,未来几年,能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攫取大额利润的汽车企业将越来越少。对于拿到新能源车“准生证”的新军来说,如何应对未来补贴退市后的市场竞争,如何与新能源车市场老将们争抢市场蛋糕,错位竞争、开拓细分市场等,则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在享受多年补贴红利后,新能源车企应该考虑补贴退市后,如何应对市场竞争的考验。
此外,中国汽车品牌之间的分化逐渐明显,接下来的竞争需要车企有更多经得起考验的“干货”。眼下新能源造车热潮还在继续,资质还在审批,产能和投资还将不断涌入。业内人士认为,市场增速放缓,竞争压力加大。大集团依靠“合资+自主”的均衡结构,对冲了市场波动风险,成为“冷市场”的“保温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