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16日,《201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隆重,电动邦和车云网作为本次展会官方指定采访报道媒体,与各领域高层展开了一场关于“新能源·新秩序”的对话。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潮中,除了各大车企纷纷涌入新能源车市场,基础充电设施领域也成为了一块不可忽视的“蓝海”,而华商三优作为较早开始领域探索的充电配套服务商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那么未来行业发展动向究竟如何?华商三优在未来又有着哪些战略规划?来听听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强如何回答。
记者:陈总您好,欢迎作客我们的访谈间。这一次新能源成果汇报展还是非常火爆的,有很多的消费者在积极地参加场外试驾、选购,我之前谈了几个车企的老总都说有现场成交。华商三优作为一个生产新能源充电装置的企业,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您怎么看待北京这两年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陈强:2014年起,国家相关鼓励政策和北京配套的政策陆续出台,包括住建委发出的关于小区积极支持私人安装家用充电桩、国家电网公司和其他的运营商大规模投入公共充电桩的建设,一直到现在现在,北京的形势非常不错。华商三优公司本身是以做充电设备为基础、向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公司。我们的产品囊括7千瓦的家用充电桩、4500瓦公交车充电设备等。同时我们也具备电气工程的安装资质、设计资质、营业资质,可以给用户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
前几年,公司主要以示范为主,这几年以应用、服务客户为主。除了参加公共建设以外,重点是要支持私人用户在家完成充电的工作。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完成1500多户私人充电桩的安装,2012年年底跟宝马签了第一个战略合作协议,2013年和北汽签协议,2014年基本上和在北京所有销售的车企都有战略合作协议,由我们负责给他们提供家庭安装充电桩的服务。
记者:放眼整个北京的充电桩市场,因为私人桩面比较狭窄,更多的是公共的充电桩可以更好地打消顾客购车的顾虑。当然,北京不止华商三优一家生产充电装置,现在市场的占有率是怎么样的?
陈强:市场占有率没有完全的数据统计,私人桩可能到40%左右,公共桩现在都是以运营商为主,对于公共桩来讲,我们是作为设备供应商,包括国家电网、公交集团,我们的市场份额可以排进前5名。公共桩是投资拉动的一种形式,可能跟我们国家经济的转型需要更好的匹配,因为现在整个大趋势要在供给侧做改革,提供的相应设施不能闲置,否则就变成产能过剩了。大家说充电桩少,有些时候可能是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不一定是所有的地方都少。
举个例子,现在国网年底在北京地区大致将建成6000-7000个直流充电桩,还不包括“特来电”等其他的运营商投的。我觉得一两万台直流桩肯定是有的。我们再说到现在为止私家车有5万台,排除家中配有充电设施的其他用户,续航里程在300公里的也大致是4-5天才进行一次充电。这样就会导致充电桩的大量闲置,这是目前各个运营商比较头疼的问题。但是比如说有电动出租车或者电动专车的范围,效率会提高一些。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华商三优有没有考虑过作为一个类似于其他品牌运营商整合自己本身就非常擅长的生产端的资源,来做一些经营模式上的创新?
陈强:我们从2014年10月份开始在分析整个市场。如果现在开始每家每户都要建一个充电桩,如果就给自己充电,70%的时间是在闲置的。因为当时的公共桩投资比较大,我们又没有那么大的投资渠道,所以就在想怎么把我们已经建好的桩的利用率提高,让资产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从2014年10月份开始就在推进所谓的私人桩分享,我们公司现在建了“优易充”的网络平台,所有我们提供安装私人充电桩的客户都可以根据自愿及居住环境,把自己的充电桩发布到我们这个平台上,其他的用户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到他那里充电。
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强
我们当时想这样首先可以提高已经建成充电桩的使用率,特别是同一个小区的不一定要建那么多充电桩。如果一个小区有20个充电桩,那么再有新的购车用户时,不一定非得要求他装桩,只要可以充电,也便于加快车辆的销售。不管怎么样,目前政策大的方向是对的。
对于一些中小型车我们推出一种叫优易中小站,我们有一个客户是开酒店的,他说我自己花钱买三个充电桩放在那里,用我们的平台对外开放开始收费,才运行了一年,基本上80%的投资也收回来了,这样就是“优易充”的平台带来的好处。
我们不会成为传统意义上大型的运营商,我希望我们是一个“淘宝”,大家伙在这个网络平台开店,资产是大家的,我们提供一个通道。如果需要使用我们的设备,我们可以提供设备,如果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困难,我们也可以帮你提供安装,就相当于的装修,我们可以提供“淘宝店”装修的工作,基本上“优易充”的定位是这样的。
记者:您这边是以非常开放的运营理念进行这件事的推广。
陈强:对,我们非常开放,包括和我们合作的工厂不一定要买我们的充电桩,你说我们自己有硬件,但是没有通讯、后台,都可以接进来共同推广。目前这个市场还是可观的,“蛋糕”还没有真正做起来,所以现在在这个圈子里的各家还谈不上是竞争对手,友商的气氛更浓一些,共同把蛋糕做大,相关的利益自然就会分配下去。
记者:实际上主机厂要解决的是通过电池的技术或者更多的电池来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您这边做的是解决用户充电焦虑问题,您觉得这两个问题相比较而言,目前在北京已经可以解决充电焦虑问题了吗?
陈强:不能说全部都解决,但是从我目前接触客户的直接感受来说,以前大家还在问我要买一个车去哪里充电,电池用的是三元电池还是其它电池?现在客户都不问这个问题了,只会很直接的去问“能跑多少公里?”。因为现在北京市马上要新出台另外一个政策,是大规模鼓励企业内部建一些充电桩。对于在企业内部自己投资建设充电桩,不管你是否对外,都会有鼓励政策。当然原则上你得有那么多车,不能说在我这个单位里建了10个桩就需要补贴,不是根据桩的数量确定是否给你补贴,而是根据这些桩服务的车辆数给你补贴。
比如说北京电力公司机关楼下建了7个交流充电桩、1个直流桩,现在有接近60个客户在那里充电,这里只有40%的人在家里装了充电桩,这种情况下充电桩已经足够使用。所以我觉得,如果这个动作再做起来,基本上我们的金字塔架构就应该是形成了,有60%左右是基于社区充电桩,小容量、多点位的模式。有30%的所谓办公区充电桩,那个时候只有10%才是公共的,这个时候公共桩主要服务的是运营车辆和周六日给私家车做补电的工作。按照这个方向推进网络建设,我觉得充电焦虑在北京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另外要想怎么降低充电桩的建设费用。我原来刚到华商三优时有一个设想,未来电动汽车本身车载电机的功率会达到中等功率,类似于现在比亚迪秦、e6车载充电机充电功率已经达到40千瓦,基本上就是在2016年以前北京建的所有直流充电桩充电功率也不过就是40千瓦,如果车具备了这个功率,对直流桩的需求就少了,只要交流提供一个电源就可以了。对于车来讲解决了匹配的问题,因为充电机在车上,是充电机和电池之间的匹配,这样的话今后车推广起来比现在容易得多。
例如太原现在一下子接近8000辆出租车,还配有相当一部分的充电桩,为什么可以建那么快?太原是后发的,就是以交流充电为主的,所以整个的投资低了,低了以后推行速度就快了。当时设想首先要达到中等功率充电机,3.3、6.6不行,要大。第二,就是无线充电。第三,车和桩不管是交流充电还是直流充电,都能够保证非常好的通讯。比如说欧洲推的标准,不管是直流还是交流,用的是同样的一套通讯工具。在交流和直流车上充电相互都可以感知,我们现在还仅仅限于车和交流桩直接可以感知,直流不知道,只知道充了多少电、有多少电流,可能要求发一个模拟量,我给他提供一个功率。一旦实现了车和桩之间各种类型全范围通讯以后,为什么还要扫一次码?为什么还要刷一次卡?那个时候车就变成一张大卡,它通过跟桩的连接,因为车我是车主,最后注册不是下载APP,就把我这个车注册到国家电网,我是一个客户给你交钱,插上就可以了,一确认是我的客户就可以充电了,那个时候真的是PMC就插进去了。可能以后无线充电连插这个动作都没有,即停即出。那现在华商三优干的事就都没有了,生产的交流桩、直流桩没有人用了,开发的APP也没有人用了,但是一定会走到这一步。为什么?因为这样的话客户的动作就少了,如果我们做这个系统还是刷卡、输密码、再输验证码,当然系统安全是必要的,但是我觉得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我希望在未来5-6年内把我描述的这种充电场景给实现,我相信那时候华商三优也不会死,因为我们看到了这一步,在那种场景下开发出适合我们的产品。
记者:我的脑海中正在跟着您的谈话建立一个形象,华商三优也是通过一个小小的充电桩撬动整个新能源汽车大产业的蓬勃发展,非常感谢华商三优在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上有这么重要的角色。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陈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