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事件可能是中韩国运的分水岭,一个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国家,一个自甘堕落,为虎作伥的国家,他们的命运在某一个历史的节点上分离,走向不同的方向。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如果因为韩国政府一意孤行的政治行为,韩国企业将彻底失去中国这个市场,那么对于韩国的汽车工业而言,将是难以承受的致命打击。
一、地缘政治与“萨德”
1.“萨德”事件始末
2016年1月13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在青瓦台发表“对国民谈话”并举行新年记者会时表示,将为国家安全和利益考虑有关韩国引进“萨德”反导系统的事宜。
2016年7月8日,韩国国防部政策室长柳济昇8日表示,从韩美同盟的层面决定在驻韩美军部署萨德系统。部署地点将在数周内公布,他还表示,萨德部署最晚将在2017年年底前完成,也有可能提前。7月13日,韩国国防部发表声明,宣布“萨德”选址于半岛东南部的庆尚北道星州郡。
2016年8月7日,韩国总统府发表声明,拒绝了中国就韩国计划部署美国的“萨德”反导防御系统提出的批评,并称北京应为对付朝鲜的挑衅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再来看看韩国决定部署“萨德”之后,中国国家领导人,政府以及官方媒体的表态。
2016年3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会议中心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时,重申中方“坚决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
2016年6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上合组织联合声明,于25日在北京进行会谈,并发表了联合声明,两份声明均有明确反对部署“萨德”的内容。
2016年7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称,中方坚决反对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强烈敦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中方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2016年7月18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称,我们将密切关注美韩相关举动,中方将考虑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地区战略平衡。
2016年8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对于韩国政府而言,同意部署“萨德”,无异于养虎为患、引狼入室,如不迷途知返,必将引火烧身、自食恶果。
2016年7月29日开始,新华社连发七篇文章,论韩国部署“萨德”,……“萨德”入韩必将埋下祸根,破坏半岛和东北亚和平,损害政治互信,重创韩国经济。……一旦东北亚爆发战事,韩国势必成为军事冲突的最前沿,其境内为美国站岗放哨的“萨德”也将成为攻击的首要目标。……部署“萨德”已经成为中韩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旦“萨德”落地,其严重后果绝对是韩方所承受不起的。对于韩国当局来说,引“萨德”入韩大错特错,唯有悬崖勒马,立即终止部署“萨德”才是避免引火烧身的正确选择。
围绕“萨德”的部署,中、俄、美、韩、日展开了激烈的争锋和较量,事件并未到此为止,在世界各国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和地缘政治博弈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萨德”所引发的东北亚政治和军事危机,还会进一步发酵,并引发经济领域的大动荡(后文分析)。
2.从“蜜月期”到渐行渐远
自1992年中韩建交,特别是朴槿惠当政以来,中韩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双方均受益于双边关系持续改善所带来的好处。中韩双边贸易额近几年不断增长,2015年1~12月,中韩贸易总额为2273.77亿美元。其中,韩国自中国进口902.37亿美元,对中国出口1371.4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26%,对中国贸易顺差469.03亿美元,占其贸易顺差的52%。自2014年开始,中国就成为了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超过一半的外贸顺差来自于中国,可以说中国就是韩国最大的金主,是韩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韩国这么小的国家,这么少的人口,能成为世界第6大出口国,同中国的贸易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
除了双边贸易之外,去年中国赴韩国旅游、购物、整容人数超过600万,送去约合人民币1055亿元,为韩国创造34万个就业机会。近年来,韩国的影视文化产业也不断向中国渗透,中国已成为其主要的海外文化市场。
2015年9月2日,韩国总统朴槿惠排除美日的巨大压力和国内的反对声音,抵达北京出席中国抗战纪念活动。朴槿惠在上午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共进午餐,下午则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举行会谈,获得中国超规格的礼遇。9月3日,朴槿惠登上天安门城楼,在习近平主席的陪同下,与普京等人一起参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式。她成为首位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大韩民国总统,由此把中韩关系推向了历史的顶点。
但是在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面前,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中韩多年的双边贸易发展成果和习朴二位领导人良好的私人关系,都顶不住东北亚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和美国的政治压力,在国家安全战略的方向上,双方的分歧逐步加大,并渐行渐远,韩国最终“背弃”了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充当了美国围堵中国战略的先锋和关键棋子,这也是中国发出“大国之怒”,执意要反制韩国的根本原因。
3. “萨德”背后的美国全球反导体系
“萨德”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之一,可以兼容现有的“爱国者”“宙斯盾”等导弹防御系统,“多剑合璧”,共同构筑起立体化的多层拦截网络。“萨德”系统装备的AN/TPY-2雷达,探测距离最远可达2000公里,而且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完成探测、搜索、追踪、目标识别等多重任务。
早在2012年,美国国防部就提出,要以美日韩和美日澳两个“三边同盟”为基础构建亚太反导系统,建立亚洲版“北约”。为此,美韩就部署“萨德”系统问题频繁互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使其成为构建亚太反导系统的重要一环,进而构筑起覆盖全球的反导系统。
目前,美国除了在本土部署4套“萨德”系统外,还在关岛部署了一套,并在日本部署了两座X波段雷达。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后,可与驻韩美军的侦察、情报、预警系统联为一体,成为美国东北亚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分支。未来,它还可能与日本的导弹防御系统连在一起,成为美国亚太反导体系的重要一环。
把这个“萨德”架到中国的家门口(韩国),我国境内2000公里纵深的弹道导弹发射就全部暴露在美国人的眼皮子底下。以2000公里画个圆是什么概念?以后我们的导弹发射都得跑到新疆或者西藏去,才能摆脱美国人的雷达监视。“萨德”的雷达系统,配合美国的天基侦查卫星,空中侦察机和预警机,对中国形成了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导弹侦查和预警,也给了美国足够的时间来摧毁中国发射的弹道导弹。
中国为了应对美国在中国周边所部属的军事包围圈,近20年来大力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即为应对突发战争事件,在划定的禁区内限制或阻止第三方外部势力介入干预的能力。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是旨在发展针对可能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包括陆地和海洋)的部队实施远程打击的能力,用以限制或控制敌方进入中国外围的陆地、海洋和空域。整个战略的核心武器是DF-21D和DF-26等中程弹道导弹,不但可以攻击部属在日韩的陆地军事目标,也可以摧毁茫茫大海上的美国航母战斗群。正是依托于中国在常规弹头弹道导弹方面的优势,才构建了中国应对美国军事冲突的一种非对称优势,让我们有信心突破美国针对中国的军事封锁。
韩国决定部属“萨德”反导系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多年以来苦心经营的对美军事反制体系,这一行为剑指中国再清晰不过了,等于在中国的心脏地带顶着一把匕首,是可忍孰不可忍。
4.美日韩同盟——围堵中国的堡垒
苏联解体后,美国的影响力一时无两,在国际事务上呼风唤雨。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日思夜想的就是防止自己的霸权旁落,不允许这个世界上出现一个可以挑战自己地位的国家或集团,为此不惜自己亲自出马发动战争,将其消灭在早期阶段。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2001年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2011年发动利比亚战争,近年以来,美国马不停蹄的四处征战,从东欧,中亚,中东到北非,美军所到之处,战火纷飞,国家破灭,生灵涂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美国发动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打击竞争对手,控制全球战略要点,继续维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在欧盟被经济危机拖入泥淖,俄罗斯沦为二流强国的今天,要说还有哪个国家能够威胁到美国的头号强国地位,那么就非中国莫属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体量已经逐步接近美国,军事实力也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更是今非昔比。随着中美实力的此消彼长,中美之间的较量,已经逐渐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近年来,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大力推进美国、日本、韩国三国同盟的进一步深化,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地位,名为构筑所谓“亚太安全共同体”,实为巩固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崛起。而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就是离间中韩,逼迫韩国交“投名状”,从而深化美日韩三国同盟关系,加强对中国的封堵和包围。
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可以称之为“岛链”封锁,即围绕中国,从南到北在太平洋上构筑多重封锁链条,将中国封死在东亚的大陆上,寻求在合适的时机颠覆或肢解中国。
早在1951年,当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首次提出利用地缘政治关系,用岛链围堵中国为主要目的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既有政治和军事上的内涵,也有封锁海上运输线,用以控制中国国际贸易的物资交流,特别是对石油命脉的控制,如一条看不见的绞索,锁住中国的海域,以达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和安全的目的。
第一岛链:指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冲绳岛、接到我国台湾岛,南至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形成的链形岛屿地带,其中台湾岛居于核心战略地位。
第二岛链:指北起日本群岛,经小笠原诸岛,火山列岛、马里亚纳群岛、雅浦群岛、帛琉群岛,延至印尼的哈马里拉岛。用以防止,中国和当时苏联联手反击,这是第二岛链的防控作用。
太平洋岛链:是以第一岛链为轴心,延至北起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把韩国也纳入岛链范围中,而一直延伸至东南亚地带,实际上是第一岛链的势力幅射和延伸,以便更好巩固岛链的地带作用,以增强第一岛链线,防范的薄弱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美国进一步加强了第一岛链的封锁作用,加紧构筑东北亚的美日韩同盟和东南亚的美菲澳同盟,继续培植台湾的分离势力,其表现已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中日钓鱼岛争端,民进党否定“九二共识”,菲律宾南海非法仲裁事件,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等等事件,都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美国围绕中国进行战略布局的连环手段,离图穷匕见的时候已经不远了。
5.“萨德”——中韩国运的分水岭
“萨德”反导系统,并不足以让中国为之“胆寒”,作为一件武器而言,“萨德”也不足以大幅度改变东北亚的军事力量天平。但是韩国部署“萨德”这个事情,说明韩国彻底倒向了美国,完成了美国深化美日韩军事同盟的夙愿,韩国不惜放弃从中韩贸易获得的经济利益,不惜激怒中国并承担后续的一系列报复,也要一意孤行的完成“萨德”部署。
“萨德”入韩这个事情,本质上是中美全球博弈的一个落子,如果韩国顶不住美国的压力,同意部署,则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博弈上就处于不利地位。反之,如果韩国顶住美国的压力,不同意部署,或拖延部署的谈判,那么中国就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美国构筑美日韩军事同盟的努力,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获得更多的战略主动权。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韩国选择了对中国最不利的一种结果,完全接受了美国的要求,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随着美日韩同盟关系的深入,美国势必加紧在东北亚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对华军事部署的动作也会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军事手段双管齐下,务必打断中国的崛起之路。
这一结果,也会让中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放弃对韩国的幻想,随着事态的演变,中国必然会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等多个领域对韩国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来往不往非礼也,既然韩国愿意充当美国绞杀中国的急先锋,那么中国必然会予以迎头痛击,绝不会再做韬光养晦,打落牙齿吞肚里的事情。
如果我们在多年以后回顾这段历史,也许我们会发现,“萨德”事件可能就是中韩国运的分水岭,一个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国家,一个自甘堕落,为虎作伥的国家,他们的命运在某一个历史的节点上分离,走向不同的方向。
二、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
1.中国汽车工业——辉煌与失落
2009年至2015年,中国连续7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的位置,全球各大汽车厂商都把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其最大的或最为重要的市场来对待。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201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年均增幅高达15.61%。2015年,我国汽车总保有量达到1.72亿辆,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汽车产业对我们有多重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汽车工业及关联产业就业人数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比重约为10%,汽车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2.9%,整车及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达到9.4%。从税收、就业、经济增长、促进消费等方面来说,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么一个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却长期被国外汽车企业所把持,造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缺乏核心竞争力,满街跑的汽车大多是国外品牌。2015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73.76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3%,剩下的58.7%都是外国品牌或者挂着合资名义的外国品牌。
连续三十多年向国外汽车品牌无条件开放汽车市场,开放汽车产业投资机会,寄希望于“用市场换技术”,其结果是我们的汽车市场已经成功的被国外品牌所占领,并培养了一批躺着赚钱的合资企业,但是我们日思夜想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换来,中国的汽车工业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空有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名头,自己本土的汽车品牌却难以切分到最大的蛋糕,甚至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成为外国车企的输血机,以我们的社会财富,帮助陷入危机的外国车企度过难关。
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你自己强大了,对手才会与你对等合作,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证明,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去攻克,而不是靠别人转让。
[pagebreak]2.新能源汽车——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多个角度考虑,全球各国政府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加以扶持和推广。我国政府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求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加速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以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为代表,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数百项扶持和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考察上汽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2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五大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
一、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二、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四、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品质。五、完善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督促落实不得对新能源汽车限行限购的要求,破除地方保护,打击“骗补”行为。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却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相关数据,我国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及销量分别达到34万辆和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增长势头尤为迅猛,产销分别完成254633辆和247482辆,同比分别增长4.2倍和4.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838辆和83610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倍。基于2015年的数据统计,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49.7万辆,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占比超过30%。这些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基本上都由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完成,充分说明我国已完整的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经历了技术研究、示范运行推广和产业化发展三个阶段,截止到2015年年底,基本上完成了政府制定的“十二五”阶段性目标,市场保有量接近50万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社会资源的不断投入,产品的不断迭代更新,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的不断出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会保持目前的高速增长势头,核心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全球市场占有更多的份额,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多的优势。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我国始终坚持自主发展的道路,大力扶持本土的零部件企业和整车制造企业,这是一条决不允许动摇的道路。
3.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的心脏
从2000年至2015年的十五年间,由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几大部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累计投资近200亿元,基本确立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基础技术体系的形成。三纵指的是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指的是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和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和电池组管理系统。
在我国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都明确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要求加快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和相关材料核心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产业化体系,加速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
电池、电机、电控是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在技术、成本、可靠性等方面已经成为左右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其中又以电池为最,以纯电动汽车为例,电池成本通常占到整车成本的40%-60%,重量占到整车重量的1/4,与50%以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直接挂钩。因此,在我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中,动力电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避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蹈传统汽车产业的覆辙,政府要求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必须为国内的企业所掌握,而不能再采取“换技术”的方式,所以动力电池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无论如何都必须拿下的战略制高点。
在动力电池的发展道路上,形成了中日韩三国相互竞争的格局,三个国家在技术路线、资金投入、产业规模方面各有千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学习,在斗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斗争。为了确保自己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中日韩三国都会投入巨大的资源,在动力电池这个领域继续发力。
4.中国市场——韩国企业的“盛宴”
如前文所述,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韩国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场,这一点充分体现在汽车产品上面。2015年,现代汽车集团(现代和起亚)在全球市场的销量为802万辆,排名全球第五。在中国市场,现代起亚总计销售了168万辆汽车,其中现代汽车公司为106万辆,起亚汽车公司为62万辆。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据了现代汽车集团全部销量的20.9%,已连续多年成为其全球第一大市场,为现代汽车集团贡献了稳定的销量和大量的利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另外两家韩国企业——LG和三星,取代了现代企业的位置,大举进入中国攻城略地,直接在中国投资建厂,希望为中国本土车企提供最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从而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其中很大一个障碍是价格。电动汽车要走入普通大众的家庭,必须达到或接近传统燃油车的成本,才能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性价比。在整车的成本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动力电池系统,按照不同的配置,一般占到整车成本的30%~60%,所以如何降低电池成本,就成为电动汽车普及速度的关键。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高额的补贴,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也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逐步降低成本。国务院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规定,2020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至1.5元/瓦时以下。
三星和LG为了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采取了积极的进攻策略,以很低的价格来销售产品,希望快速占领市场,挤压本土的锂电池企业,这会导致三星SDI和LG化学面临一定的财务成本,但收获是市场份额。依靠集团的大资本优势,短期的财务成本并不会影响三星和LG的决心,随着成本持续降低,规模持续扩大,未来一定会达到一个盈利平衡点。
三星SDI和LG化学的公司年报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这两家企业的动力电池业务连年亏损。韩国企业,依托其背后的大财团,试图以价格优势来占领中国的动力电池市场,这可能会扰乱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节奏,拖垮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被国外的企业所掌控,如同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一样,需要长期依赖国外的技术和产品输入。显然,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结果,也与我国政府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初衷相背。
5.新能源汽车与中韩经济的命运
毋庸置疑,汽车工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增长,税收,就业,消费等领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已经是超过十万亿美元体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想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必须有大型工业的支撑,而汽车产业正是一个规模超过万亿美金的工业体系。在我国出口疲软,经济增速不断走低的大背景下,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
其次,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是我国的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的中低端水平,大而不强,急需加快转型升级,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2015年5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汽车工业代表全球最尖端的工业制造水平,在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大浪潮下,将承担领头羊的角色,带领我国制造业在自动化水平,智能化水平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再次,汽车是社会生产要素转移的重要工具,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生产工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能够提高人员流通速率和货物周转效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区域经济融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载体。
最后,汽车工业在解决环境污染,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方面,也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汽车从发明开始,一直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大规模消耗石炭资源,客观上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为了缓解人类的生存压力,汽车产业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从“十五”期间开始,就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重大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加以推动,并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确立了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战略,这一国策将持续而深远的改变我国未来几十年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科技水平、消费习惯,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顺利发展起来,我国的经济、科技、就业仍然会保持在世界前列,为国家之崛起提供有力的保障。
为了贯彻这一战略,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制定了非常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资金、税收、上牌、出行等全方位的支持,扫清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同时,为了规范产业发展,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升级,淘汰落后企业,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这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等。
作为动力电池企业的准入门槛,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已经公示了四批,共有57家企业入围。在入围企业名单中,并无呼声很高的韩国企业,为此招到了韩国政府的抗议,但显然在韩国政府执意部署“萨德”导弹,中韩关系大幅度退坡的大背景下,韩国企业想入围的愿望显得更加难以实现。
汽车产业不但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韩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与中国不同的是,韩国本土的汽车市场规模很小,其汽车产品以出口为主,而中国恰恰是韩国汽车工业的最大消费市场。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如果因为韩国政府一意孤行的政治行为,韩国企业将彻底失去中国这个市场,那么对于韩国的汽车工业而言,将是难以承受的致命打击。
现代起亚汽车集团,三星集团,LG集团,这三家企业是韩国排名前五之内的企业,也是韩国国内的大财团,这三家企业的表现将决定韩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目前来看,形势不容乐观,韩国企业急欲入门而不可得,这是关乎韩国经济增长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大事,在韩国政府悖逆中韩经济关系的鲁莽行为下,中国政府一定不会予以让步。
想进来跟中国一起发展吗?请拿出你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