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张“方子”对症下药工业经济
就在上周,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签下一笔25亿元的“大单”。这家拥有10多项美国专利的生物制药企业成功落户后,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税收,还能为长兴带来5名“国千人才”和他们背后庞大的资源。“我们在这个生物制药项目的周边腾出了200亩的备用地,以备该项目上下游配套企业以及后续吸附来的企业,乘势打造一个县域生物制药产业园。”长兴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开发区今年招商引资已达80亿元左右。
作为长兴县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开发区不断拉长招商引资这块发展的长板。能保持这种优势,离不开其长期补足产业结构、项目落地、企业要素资源成本等各类短板。
推进总投资35亿元的勃朗特物流车项目竣工、投产,微米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建设;完成低小散租赁企业腾退5家以上,实现规上企业现代化技改全覆盖;在科技大市场组织4次以上不同产业方向的产学研活动,促成产学研项目15只以上……这些是开发区聚焦工业经济发展短板,开出的“方子”。
像这样具体到一个项目,详细到一个数字的“诊疗方案”,今年上半年,开发区“会诊”后拿出了23份,分别针对23条“病症”。“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不明显。”开发区党委委员、“主刀医生”姚建忠直言不讳。针对这条病症,开发区制定了规上企业培育提升的实施方案。园区内的78家规上企业全部拿到了自己的一套“针对疗法”,有的是走股改上市路,有的走科技创新路,有的走兼并重组路,还有企业要多条路齐步走。
姚建忠手上还有一台“手术”,针对的是企业管理制度落后。责任科室开发区经济发展分局的工作人员经常和他一起四处“走诊”,通过股改上市,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家已挂牌企业,中德自控去年两次定增融资2400万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股改上市带来的不止于此,更大的变化是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翻天覆地,从一家传统管理模式企业蜕变为现代化的企业,一跃成为6S现场管理的标杆。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有挂牌企业9家,拟上市企业4家,还有12家企业进入了股改上市新培育企业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