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今后5年要把动力电池单位能量密度提升一倍,将制造成本下降50%,使单位电池能量达到300瓦时以上的同时,成本降至1元以下。
在环保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国家正不遗余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电池因此也得到了强劲发展动力。目前锂电池是主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类型,不过,这类电池正因为技术、成本与续航问题遭受质疑。随着科技部要求电池企业提升电池性能,降低电池成本,锂电池产业可在质疑声中快速前行。
技术路线领衔 国内锂电池产业质疑声不断
动力锂电池根据材料的不同又分为磷酸铁锂电池、钴酸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其中,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是主流。但因为这两类电池各有优劣, 因此国内新能源汽车陷入了技术之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新能源汽车难有爆发式发展。
三元锂电池功率密度为190wh/kg,与磷酸铁锂电池120wh/kg的功率密度相比,更接近国家要求的200Wh/kg的标准。因此,近年,北汽、江淮、吉利、南京金龙等大部分国内自主品牌在发力新能源汽车时,使用了三元锂电池。
不过,三元锂电池也有较明显的劣势,因而遭到质疑。比如一些车企认为,三元锂电池的主要材料镍钴铝的高温结构不稳定,高温时容易造成危险,早前特斯拉遭遇的多起爆炸与自燃事故更是成为上述车企反对三元锂电池的有力证据。他们认为,应用了三元锂电池的客车,一旦发生问题,将会危机乘客安全,后果严重。
因而这些车企更倾向于功率密度小,但更为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而磷酸铁锂电池又因续航能力小的天然劣势,不受到消费市场青睐。
两种技术路线难分高下,反应出当前我国动力锂电池技术发展上的不足,因此遭到质疑。
除此之外,针对锂电池续航短、充电时间慢、制造成本高的质疑也不绝于耳,亟待锂电池厂商改善。过去一年,日韩三家锂电池巨头三星SDI、LG化学与松下都已经在中国开设锂电池工厂,国内动力锂电池企业将面临发展压力,降低成本、提高性能与产能将成为发展大势。
新能源汽车政策利好 动力锂电池推动锂电池市场发展
尽管当前动力锂电池存在诸多问题待解,不过在新能源车市利好下,动力锂电池市场发展受到的影响较小。
从应用领域来看,锂电池可分为消费型锂电池、储能型锂电池与动力锂电池三类。其中,消费型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发展较久,动力锂电池起步较晚,但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动力锂电池发展势头强劲。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6-2021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锂电池产量为100.75Gwh,同比增长39.45%。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推广,2015年动力锂电池在全球锂电池的产量占比上升至28.26%,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近几年锂电池产量以及动力锂电池的占比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5年我国锂电池产量不到15Gwh,动力锂电池在其中几乎未有占比,到2015年我国锂电池产量上升至47.13GW,动力锂电池在其中的占比升至36.07%,这一发展趋势与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吻合。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及销量分别达到34万辆和33万辆,同比增长分别为334%及343%。爆发式发展的新能源车市助力动力锂电池市场迅速打开,并拉动锂电池市场发展。
产能供不应求 锂电池产业链迎发展
业内预计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50万辆,对应的动力锂电池产能超过20Gwh。从产业链追踪的结果来看,国内动力锂电池产能扩产速度一般,更多的产能无法实现满产,因此动力锂电池仍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产业前景持续看好。
2015年我国16Gwh动力锂电池对应的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2020年如果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相应地动力锂电池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国内锂电池产业将迎来千亿元的市场盛宴。
国内锂电池行业的产能绝大部分集中在华南、华东和华北三个地区,而其他地区的占比非常少。2014年华南、华东、华北三地锂电池产量占比分别达到42.62%、38.71%与10.35%。
随着动力锂电池市场快速爆发,三大锂电池生产地将收获利好,同时锂电池产业链公司也将受益。
锂电池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三大环节,其中,上游为锂矿资源,为锂电池提供锂矿产品,国内代表企业是西部资源与赣锋锂业等;
中游是材料领域,分为正负极材料、隔膜与电解液四类,代表企业有杉杉股份、中国宝安、新宙邦等,四大材料共同助力了电芯制作与电池组装环节;
下游是锂电池终端应用领域,分为消费电子、工业储能与新能源汽车三类,其中德赛电池与比亚迪等是代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