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重点产业要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新经济形态,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目前,“互联网+”在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尤其在汽车、交通等传统产业领域,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带来了系统性变革,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等方面。本文重点研究“互联网+”对汽车与交通的改造融合在新业态方面带来了哪些变化、影响。
一、技术与产业融合带来业态创新
在研究“互联网+”对汽车、交通的改造和融合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业态、新业态以及业态的创新因素有哪些。日本安士敏认为,业态是定义为营业的形态,它是形态和效能的统一。而对于新业态的定义,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严格、统一、标准的概念,有人认为新业态是指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也有人提出按照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链的整合、区域分工及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等五个标准定义新业态。信息技术革命、产业升级、消费者需求倒逼是推动新业态产生和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以上两种新业态的定义相互吻合,本文将综合考虑上述定义重点从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业态丛林。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传统汽车、交通产业上的应用不断加快,这必然为汽车与交通领域带来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汽车从智能化向网联化发展,汽车成为手机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智能终端,甚至被调侃为“四个轮子+手机”或“四个轮子+电子屏幕”。车联网和地图导航逐渐成为标配,从而为其他“互联网+汽车+交通”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和硬件基础。其次,现有汽车服务业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典型应用为降低供需双方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的O2O服务,即各类以网上订单、移动服务为核心实质的业态迅速涌现。第三,对于现有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改造,典型应用为智能停车场、智能公路、智能物流等,即基础设施更为智能化。第四,“互联网+汽车+交通”深刻影响现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商业业态及组织形态,典型应用为汽车共享、金融保险和汽车制造业的深度变化。最后,以上技术和商业创新又会反作用于汽车制造业,带来汽车智能化变革。
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程表明,一次重大技术创新往往能够激发出大量全新的业态、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因此,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对于汽车和交通的改造与融合,对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变化,这是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融合带来的必然结果。
接下来我们将深度梳理“互联网+”对于汽车和交通的融合产生深远影响的背后,究竟创造和涌现了哪些类型的业态以及典型代表案例。
二、业态丛林分类及典型案例情况
所谓的业态丛林,也即所有业态的合集,或表现为一个产业,或表现为一个产业链,亦或是一个生态圈系统。一般来说,业态的演进逻辑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目前已经呈现出的雏形来看,互联网+汽车+交通的业态丛林可大致分为五大类:智能生产类、汽车交易类、共享经济类、汽车后市场服务类及基础设施类,业态丛林详细分类情况及典型代表案例详见图1。
图1 互联网+汽车+交通带来的业态丛林分类及典型案例情况
[pagebreak]在互联网+汽车+交通领域,一些新的业态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这些新业态同样遵循丛林法则,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业态上来看,其中有的会茁壮成长为一个产业,甚至形成一个产业链和生态圈,有的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但这正是“互联网时代”创新的新常态。例如打车软件的领军企业滴滴快的,凭借技术、资本、规模等优势,迅速成长为国内打车软件中的独角兽。相反的在互联网洗车业,诸如车8洗车、e洗车、我爱洗车等众多O2O洗车项目接连倒闭,而哈帝却正在以洗车机器人为创新点重新杀入。因此,当前互联网+汽车+交通领域业态的创新已经吸引了众多创业者、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关注,未来有可能成为经济新常态新的创新发力点。那么,下面我们着重展望下业态丛林的发展前景。
三、业态丛林将成为双创的聚焦点
互联网的普及对原有买卖关系、购物方式、信息服务方式等产生了巨大影响,移动网络的发展也将原本不被人注意的短信等内容塑造为千亿规模的巨大产业,而下一代互联网的兴起将带来的创新范围更大、程度更深。因此,利用“互联网+”对传统的汽车与交通产业进行升级、改造、融合,引发的服务业态丛林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聚集点
(1)业态丛林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任何一个业态,在中国都会找到相应的市场,都会形成规模化发展,这是由我国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决定的。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未来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手车市场,如此大的市场容量必将在汽车流通环节诞生世界级的汽车电商企业。例如滴滴(北京小桔科技),2012年成立,2014年用户数超过1亿,司机数超过100万,日均单达到521.83万单,2015年5月估值已达150亿美元。又如在线地图行业,2002年成立的四维图新,已经崛起成为全球第四大、中国最大的数字地图提供商,A股总市值达290亿人民币。
(2)业态丛林会成为创新与创业的聚集点
互联网带来汽车服务业商业形态的变化,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与创新的一个热潮。根据Talking Data移动数据研究中心的统计,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11.3亿,移动O2O用户规模6.8亿,移动汽车服务用户1.9亿(移动端用户规模指移动端累计活跃设备总数,数据截至2015年3月)。根据汽车后市场微信平台“AC汽车”的2015年“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创新创业不完全统计结果,2014年以来,汽车后市场投资急剧升温,后市场大约发生有160多个投资案例,大约有10%不乏巨大的投资。其中用车养车类多达51个案例,二手车交易类有17个案例,服务对接类有15个案例。这还只是初级阶段,整个汽车维修养护、汽车生活类投资将来会有快速的增加。
从业态中的从业人员看,“互联网+汽车”为不同人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创业的天然平台。如原来做管理的,可利用业余时间开专车;原来洗车的则开展了移动服务;搞工厂和数据分析的,在“互联网+汽车”中更可一展身手。
(3)业态丛林已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
当前,互联网+汽车+交通领域及业态丛林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和风险资本追逐的热点。以市场上出现的、发展最快的打车软件新业态为例,Uber在2011年初和下半年分别吸引了3200万元的风险投资,2014年成功完成了两轮每轮12亿美元的融资,在当年12月的一轮融资中获得了410亿美元的估值。
(4)传统行业的短板和痛点为业态创新提供了可能
原有的汽车服务业远远跟不上快速提升的需求,O2O等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汽车后市场服务业的诸多“痛点”。针对居民打车难等出行难题,滴滴快的、神州、易到为代表的出行服务运营商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推出了拼车、专车APP,有效解决了居民出行难题、缓解了大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同时,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快速普及,使得我国消费者更乐于接受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新技术、新业态。例如在宝马近期一项针对1000名德国消费者和1000名中国消费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将近90%的中国调查者表达了有可能或者非常有可能购买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而这一数据在德国调查者中只占到50%。
综上所述,“互联网+”对汽车与交通的改造融合,在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组织形态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一些新的业态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聚集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互联网+汽车+交通的业态丛林。在互联网+时代,业态丛林已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聚焦点,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有望成为今后我国新常态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丛林中的新业态可能和风细雨、欣欣向荣似的成长,也可能充满破坏性、充满血腥似的野蛮生长,这就对政府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标准、监管等提出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