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德与捷豹路虎的合作终于成功落地,算是在汽车+互联网领域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同时也感触颇多。
现在的汽车行业,尤其是在互联网和汽车的发生深刻交互的时间节点,大家能感受到的关键词就是“变化”——整个汽车产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甚至后市场方面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与“汽车+互联网”相关的概念层出不穷,舆论很关注,企业很亢奋,资本市场也很亢奋。
我们也非常看好这个市场,但当真正进入产品落地的纵深时,你才能感受到这其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态度,更是扎实的基本功和快速应变的能力,即使是我们做的事情不多,在产品落地的过程中也相当不易,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
当然,这种产业大变化的趋势是需要被肯定的,因为这是汽车和互联网此前两个交集不多的平行行业,首次同时走向了同一个变化节点:产品走向联网化和智能化,同时由工具向服务转变。
一方面,汽车及其配套的硬件正在发生变化。前一段时间,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大家非常关心人工智能,也有很多人谈到了自动驾驶,其实这就是联网化和智能化的一种终极形态。过去汽车是人在驾驶,现在有很多半自动化的系统或机械在代替人类驾驶汽车,再往下发展就是自动化驾驶乃至无人驾驶。从另外一个维度看,汽车中与用户发生交互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载体——车载系统,也在发生这样的变化。从过去离线的一块屏幕,逐步转变为在线化,甚至捷豹路虎与我们合作的首款豪华车型捷豹XJL,已经演化为在线多屏幕交互,可通过车载Wi-Fi实现众多改善驾驶体验的服务,这是硬件的变化。
另一方面,面向用户的应用和服务也在走向联网和智能,如驾车这个场景中最刚需的导航。最早的车上面是没有导航的,后来有了离线导航产品,但无法随时更新地图数据,也无法显示实时路况——这也是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人去买手机车载支架的原因,就是因为用户对导航的需求,已经完全在线化了,需要躲避拥堵,需要随时更新数据,这样的导航产品我们叫本网一体化,不管是online还是offline,都能把你更快捷地带到目的地去。再往上面走,导航一定进入到由“导人”变成“导车”——原来是人看地图再判断方向,但未来可能是机械在看地图,在通过传感器去识别路面,再通过智能系统去判别,逐步进入到智能化操作,这与汽车硬件的变化是一致的。
与导航应用相对应的,地图数据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地图数据,其实都是标准精度数据,精度在10米到20米。但是随着地图数据发展,我们会逐步地走向高精度地图,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这样才能更精确地实现自动导航。
几乎一致的变化同时出现在硬件和软件两端,我们认为不是偶然,说到底汽车和互联网的企业都想在驾车出行过程中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体验,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更多理解用户需求,是要去理解他到底想做什么,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干,这就是由功能性的工具向场景化服务的转变,也是汽车和互联网能达成跨界合作的最根本地基。目前不管是传统前装导航,还是PND,或者是在车上使用手机导航或屏幕投射,并不能完全做到很好的场景化服务。
但这也是最不容易的一点,尽管目标一致,毕竟两个行业的理念、节奏以及方法论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也是为什么车联网这个概念已经火了很长时间,但实际上普通用户并没有太广泛体验到的原因——没有真正实用的产品量产落地,再好的概念也普及不了。
归根结底,在于双方是不是有足够的决心,足够的能力接受这种变化,不止是在营销和销售上进行互联网化的改变,更要对产品、技术进行持续并且无畏的投入。毕竟联网化和智能化带来的产品变化是架构级的,甚至在服务周期上也会出现新的市场需求,这对双方的原有理念来说都是很大的冲击。
很幸运,捷豹路虎与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更重要的是合作出了真正量产商用化的产品。例如针对捷豹XJL的豪车定位,他们很有创意地做了前后排多块屏幕的联动系统,而我们也能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多屏联动的互联网导航,后排的乘客能直接把要去的地点发送给司机进行导航。这样的产品落地背后,真正的服务场景化,也是双方累积数十年的能力在支撑。正因为过去十几年一直专注于地图导航,高德应该是互联网行业内最懂车的企业。
很显然,在汽车+互联网的大趋势下,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互相理解同时又各司其职。汽车企业有汽车不可撼动的专业能力,互联网企业需要理解这一点,专注于擅长的互联网技术和产品,这样的合作方式才能抓住瞬息变化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