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车联网技术 » 正文

电动汽车“拼凑潮”是否该歇歇了

日期:2015-08-10    来源:中青汽车

国际充换电网

2015
08/10
11:1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互联网造车


当初,工信部放开新能源车生产准入机制,是希望放几条鲶鱼进来,激活这潭死水,但绝不是敞开口子,随随便便都能造电动车,弄些PPT就可以忽悠投资人和消费者。

教训犹在眼前。前些年,国家鼓励发展电动车,结果各种大中小企业“一哄而下”,都去造电动车,造成核心竞争力低下,低水平重复建设。今天,国家希望放几条互联网电动车的鲶鱼进来,但似乎现在换了个马甲,举着“互联网思维”的牌子,“一哄而上”了。

尽管从去年至今,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猛涨,但隐患和差距已经逐步凸显。问题之一就是动力电池的竞争力不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动力电池试验室主任王子冬说,动力电池已成为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技术。目前我国电池研究和生产企业众多,但总体实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规模效益。全球锂离子电池企业前4强分别是三星SDI、松下、LG化学和索尼。三星SDI一家企业的产销量几乎相当于中国前10强的总和。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大众即将引入中国的15款新能源车,将采用韩国三星和LG的电池,因为国内动力电池达不到大众的标准。最近,雷诺掌门人卡洛斯·戈恩也公开表示,只有LG化学的电池能符合雷诺的标准。实际上,国内目前畅销的多数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都是采用外资品牌,只有比亚迪和腾势等少数品牌采用国产电池。

对于这些问题,陈清泉说,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国家的科技创新体制。政府指导大方向是对的,但不能够大包大揽。明确节能减排的大方向,设定明确的技术标准,没必要面面俱到去纠缠细枝末节。

他以韩国SK、LG和三星之间的协作举例,“三家企业在研发上是互相协作的,真正的竞争是在技术转化为产品之后,在外观和具体参数上区分,不会打价格战。相比之下,国内的企业基本是一盘散沙,过早地开始恶性竞争,上千家企业并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王子冬说,动力电池企业需要和电动汽车企业同步成长和发展,缺一不可。国外企业和电池企业形成紧密的研发共同体,在动力电池上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战略同盟研发关系。而我们国家,现在整车厂还把电池企业作为一个供应商来看待。

当然,上述这些问题是国家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普通创业者根据政策建个团队搞电动车并没有错,也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但最起码,也得对造汽车有敬畏之心吧。

我们也该牢记去年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那番话。他是这么说的:“门是开的,但要有一定条件。条件就是你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方面,不能是一片空白,要做长期准备和研究,有良好的基础,而且有优良的技术团队。有这样一些技术标准,就会防止过去反复出现的要提倡发展某一个产品或产业,大家一窝蜂上的情况。”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