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行业应该感谢特斯拉。它就像一条鲶鱼,搅得中国新能源市场风生水起。
特斯拉刚刚进入中国之时,首先是行业主管官员艳羡不已大加赞美,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但中国新能源汽车2015年产销50万辆的推广计划踌躇不前。于是中国新能源政策开始加速,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出炉,地方补贴政策也不断出台,中国新能源产品接踵而至,新能源战火燃遍中华大地,新能源产业竞争发展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了2015年中国车市最热的热点。
正是特斯拉,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形成了快速发展、激烈竞争的浓烈氛围。
正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雏形未现刚刚起步之时,腾势顺势而为,应运而生,为正在升温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加了一把火。
如今,新能源车型半年销量结果出炉。上半年纯电动乘用车生产3.63万辆,同比增长3倍。在中高端纯电动车领域,腾势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市场表现,可谓是理所当然的第一品牌。虽销量与一些低端电动车尚不能比,但腾势稳定的月均表现已经证明了它的潜力。毕竟其产品品质摆在那里。
然汽车市场波诡云谲,风云多变。未来竞争,充满悬念。
特斯拉面向中国的第一轮攻击已经结束。由于营销、价格和产品的原因,特斯拉销量不尽人意,市场表现也起起伏伏,缺乏“续航里程”支持,市场潜力匮乏。但国内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纷纷上市,混合动力产品秦、唐先后亮相并接连上市,其纯电动车产品也经过了多年市场测试,性能趋于稳定成熟,市场反响很好;合资方面,某合资新能源车型和进口新能源车型也即将获得国家政策补贴。特斯拉偃旗息鼓之后,留下的则是特斯拉挑起的新能源群狼大战。
战事初起,战云密布,竞争激烈,强势企业已经抢占先机。
统计显示,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5万辆,销售7.48万辆,比上一年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比上年分别增长2.4倍和2.1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比上年分别增长8.1倍和8.8倍。
2015年上半年,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加快,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累计生产7.85万辆,同比增长3倍,远超同期市场整体增速。
据调查,5月下旬用户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达到40.89%。纯电动汽车(EV)市场领域绝大多数为自主品牌,如腾势、北汽E150EV、比亚迪E6、江淮和悦iEV以及荣威E50等,目前各方已经围绕纯电动车市场展开了各种争夺。但从监测数据来看,用户仍然倾向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而且,今年上海车展上推出多达数十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短期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有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趋势。
一面是自主品牌中低端纯电动车的围剿,一面是混合动力的挤压,腾势“出生于羸弱之际,上市于乱战之间”,但能突出重围,在中高端纯电动车市场获得上佳表现,主要依赖于其品牌力不断向上、产品力同级最强、体系力日益完善。向上蚕食特斯拉之类的超级跑车市场份额,向下对中低端电动车形成市场挤压,以腾势的品牌力、产品力和体系力,很有可能成为新能源高端车霸主和新能源市场黑马。
作为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和比亚迪合作打造的品牌,腾势一方面可以说是将双方最优秀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另一方面借助母公司的影响为自己的发展做了背书。比如腾势的电池技术用的是比亚迪的,而产品工艺、品质把控又是戴姆勒进行掌控。这就决定了从目前新能源车市场来看,腾势无论是技术还是工艺、品质等,都属于金字塔尖的那一部分。
而细分到具体产品细节,腾势更是有一些值得说的地方,比如它的续航里程达到了300公里(仅次于特斯拉,但价格仅为特斯拉的一半还多),安全性也很高,内部空间及配置甚至可与奔驰E媲美。
当然,车无完车,就腾势而言,它的4S店目前数量还比较少,如何在这一块下功夫,解决车主真实的需求,应该成为腾势接下来的一个重点。
目前的国内新能源市场,机遇很多,市场开拓的空间很大。
2014年12月29日起,深圳实行小汽车限购,由此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贵阳、石家庄、天津和杭州之后,第8个实施汽车限购的城市。监测数据显示,限购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更加强烈,也从侧面表现出汽车市场的刚性需求仍然旺盛。
2014年年初,北京市正式开放了新能源车的购买,《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主要涵盖的车型包括北汽E150EV纯电动、中科力帆620EV、长安E30纯电动、比亚迪e6、上汽荣威E50、上海通用赛欧等纯电动车型,动力类型主要集中在纯电动车范围内,而且,无论是传统动力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消费者需求升级,追求高端化和尊贵感已是不争的事实。腾势作为中高端电动车,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市场前景广阔。
哪个厂商或品牌会成为未来的市场主角,抑或由哪种技术作为主导,绝不是仅仅是单一因素可以限定的。在风云变幻的国内汽车市场中,配套设施的建设,市场政策的主导,能源开发冶炼技术,电网发展速度及电池储能技术,每一个环节都将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走向。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愈演愈烈。但,无论未来这片蓝海是一家独大还是群雄并立,我们的汽车生活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