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推出的纯电动汽车在量产车中率先采用了碳纤维车体,而日本车企对采用这种新材料仍表现消极,与钢铁企业过于紧密的交易关系反而可能会阻碍材料的转型,使日本车企在轻量化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
宝马4月份开始在日本销售大量采用尖端材料的EV“i3”,宣传口号是“碳纤维电动”。该车使用碳纤维取代了车体材料中过去最常用的钢铁。
碳纤维以仅有钢铁4分之1的重量,实现了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对于充电一次驾驶距离嫌短的EV等环保车,轻量化是最重要的课题,采用碳纤维的优势十分明显。
宝马I3上使用的轻量化材料 日本车尚未正式采用
碳纤维一直有着汽车轻量化撒手锏之美誉,东丽、帝人、三菱丽阳三大日本化学企业占据着全球碳纤维份额的大半壁江山,但这种材料在日本车中至今还没有被正式采用。为何宝马能拔得头筹?
使用碳纤维会大幅提高成本,这是碳纤维在汽车材料用途普及的最大障碍。i3在日本的售价为499万日元起,在宝马的产品线中不算高价。这款车之所以成功压缩了成本的增幅,实现了碳纤维的全面采用,靠的是宝马与日本化学企业的合作关系。
德国大型材料厂商西格里与宝马的合资公司使用三菱丽阳开发的碳纤维原纱,利用树脂等材料将其加工成CFRP,提供给宝马的EV。
合资公司董事总经理JoergPohlman说:“通过改进碳纤维的叠加方式等,对成型技术进行了革新。”
此外,i3的底盘也下了很大功夫。以前的EV基本都直接沿用现有汽油发动机车的底盘,只是把驱动系统改为电气系统。宝马i3在使大量使用碳纤维成为现实的同时,还开发了适合碳纤维车身的专用底盘。
只要将i3与日本代表性环保车进行比较,就可以清楚看到i3的轻量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相对于i3的1260kg,日产的EV“LEAF”为1440kg,丰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普锐斯PHV”为1420kg。在这三款汽车中,i3的马达最高输出功率最大,因为配备了大量会增加重量的电池。但尽管如此,i3的重量也远低于另两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