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电动汽车,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先入为主的想到特斯拉,就好像电动汽车理所当然地和特斯拉划上等号。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落后于国外好多年,因而有关“弯道超车”这个说法我们也屡见不鲜。在日渐蓬勃的电动汽车行业,我们该怎样去追赶以弥补在燃油汽车上的劣势呢?由长城华冠自主设计和研发的前途k50电动跑车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前途K50其实是一款外观造型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超级电动跑车,曾经先后在北京和上海的车展亮相,获得了不少的关注。如今长城华冠要将这款概念跑车打造成一辆真正的纯电动跑车,并计划在明年量产上市。
新能源汽车有很多类型:纯电动、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几种类型。虽然一些汽车厂商在这方面有很多的探索,但是陆群认为,“真正产业化的落地不是泛泛而论的。”这位长城华冠的掌舵者这样向记者说道。
陆群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入职北京吉普,于2003年自立门户成立长城华冠。起初是一家汽车设计公司,专门为国内自主品牌、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设计开发和咨询的服务,也是目前国内优秀的汽车设计公司之一。如今长城华冠要成为一家新兴汽车厂商,一个中国自有品牌的整车公司,老实说,对于一家汽车设计公司来说跨度和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造车的整个制造加工过程、整个制造模型非常复杂,产业链也比较长。而品牌营销、市场渠道和售后服务也需要更大的投入。
至于为什么选择电动汽车作为转身的切入点,陆群非常坚定:“电动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路径,如果说不是唯一的路径的话。”
而大众最关心的续驶里程,陆群认为这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成本问题,加装更多的电池车能跑得更远,实际上是用很贵的成本来获取一个长的续驶里程。所以长城华冠一直在车的“轻量化”上做出努力,希望借此在电动汽车的电耗量上做出更大的突破。前途K50的车身、底盘基本上是由铝合金、塑料和碳纤维等新材料构成。陆群给了一个直观的数字:特斯拉重达2.2吨,而前途K50只有1.6吨。
这家成立12年,靠提供汽车技术服务起家的公司,如今的角色和定位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他们的目标是清晰和直接的,就是要打造一款在市面上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而前途K50电动跑车便是他们的首次尝试。那么长城华冠造电动汽车的优势在哪里?我们来听听陆群怎么说。
我们知道电动汽车的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什么会考虑直接做电动汽车而不是说做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汽车呢?
有的人说电动汽车由于电池充电技术等一些原因,还需要相对长的时间才能够发展起来。因而在此之前,用混合动力来进行过渡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不持有这种观点。我们认为电池技术的到来,无论是电池技术还是充电问题,都应该能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很好的实施的话,那么电动汽车时代到来的速度要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快。花很大的时间去做混合动力恐怕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混合动力比起电动汽车有更大的困难,比如技术上的障碍。混合动力是双动力的,在成本和技术控制上的问题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说一个国家连发动机的技术都不能完全深入地全面的掌握的话,那么再去做混合动力,双动力的匹配,难度就更大了。在汽车产业发达的欧美日等国家不是问题,但在中国没有一个汽油或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核心是被我们掌握的。所以连这个东西都没掌握,再去做混合动力就变成空中楼阁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混合动力实际上具有更大的难度,也带来成本的增加。所以基于这样的底层原因之后,我们认为纯电动汽车是我们着力要去做的方向。
长城华冠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
我们所说的电动汽车,是基于今天的电机技术、电池技术的突破,所谓的突破,实际上是锂电池技术带来的新的能量密度使得这一代新的电动汽车成为可能。
有很多人以为电动汽车仅仅就是一个动力系统,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由于它的整个动力特性和内燃机的动力特性完全不同,电动车的重量和成本结构与汽油车完全不同,使得车无论是从产品技术还是产业技术都面临着巨大的颠覆,所以我觉得在这件事上是一个变革,可以说是汽车产业出现以来巨大的一次技术变革。
与此同时,这一次变革在时间上和时代的变革正好是重叠了: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按道理来说其实这两件事,一定不是关联在一起的,但是在时间上正好是重叠的,等于是两个巨大的冲击。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各个产业的冲击和影响。所以这两件事在这一个时间点上,使得这个颠覆会更加的剧烈,机会也变得更加的有想象空间。
因此在电动汽车产业在整个时代到来的时候,应该华丽转身,从技术服务的供应商变成电动汽车产业的一个主要角色。这是我们的定位。
能谈谈你对“智能汽车”的理解和看法吗?
所谓智能汽车,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电动汽车与智能是不必要的直接相关。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什么叫“智能汽车”。车的智能化本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是到什么程度就叫智能汽车,边界也没有。
实际上智能汽车也不直接与电动汽车划等号。如果电动汽车是产品,还涉及到社会化的能源补给;燃油车实际上也是这样,也需要能源补给。但是智能汽车可能比这个范围要更广。如何把车变成一个智能化网络的节点,这件事恐怕不是某一个车厂能做到的。所以到底怎么来定义这个“智能”?我们的回答是,我们会热情的去拥抱需求和趋势。
从研发、设计到生产,与其他汽车厂商相比,这个周期长吗?
自主品牌的验证,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创新和探索,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去做尝试,包括测试的周期,内容,都会花很多时间,但是这个周期长是有回报的,也一定是代表着最高水准。
在电池、电机、电控这一块,有哪些技术是长城华冠自己的?
我们做整个电池系统、电机控制和整车控制,在这个上面才是核心。而核心技术应该这么理解:怎么鉴别、组织、安排、测试;怎么打包、管理、控制,这个才是自己的核心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存在技术上的瓶颈吗?
主要是观念上的瓶颈,很多人没有正确认识这个事情。在未来电动汽车会和燃油车并存,不会在短期内并全面替代。燃油车续驶里程的边际成本是0,而电动车续驶里程的边界成本非常贵,这是本质不同的。
关于充电的问题,政府解决充电基础设施的问题,不应该着力于解决超级充电站或者集中式的充电站,而是在各个小区,小有的存量的停车场、停车位去修建充电基础设施;然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积极性,用商业利益来诱导全社会的资源去修建充电基础设施,力度大的话,很快会把存量的停车场资源很快匹配到,这件事比政府花钱去修建要有意义的多。
这款车有没有什么独特的设计理念?
我们以前是给整车汽车行业提供服务的,我们看到太多尤其是中国的这些车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汽车设计上的突破,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革命性的设计。我们来做车不是这样,我们绝对不是做一个和别人一样的车,而是要在某一个方面比别人做得好,然后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虽然大家都在做一样的东西(车),只不过我们想做得更好一点。
我们的出发点、理念是这样,我们应该回归到车的基础功能,基础的技术,电动化和智能化后重新来设计和开发车。
和其他电动车品牌相比,长城华冠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先说说劣势,相对于传统车厂而言,我们是新品牌,没有长久的历史。
而优势是我们具有核心技术。在变革之后形成新的产业,能够脱颖而出形成强者,他应该具有双重的能力,一种是他应该对传统的汽车产业、汽车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第二,一定要跳出传统汽车产业,用新的思维方式重新构建新的电动汽车技术产业。
那么在这件事上,我认为我们正好是跨界的团队,而且在整个汽车产业里面,实际上我们是不具备传统汽车企业的那些包袱和传统思维的。因此我们在这里有更好的结合点,掌握核心技术,不被传统思维禁锢,同时我们也在拥抱新的思维、创造和思考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