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充电桩 » 正文

民企涉足新能源汽车 机遇与挑战同在!

日期:2015-04-23  

国际充换电网

2015
04/23
10:3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充换 国家电网

2015年4月16日,交通运输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完善配套充换电设施建设,提高车辆技术性能,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来从事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服务。

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一片蓝海,未来开发和投资的潜力相当巨大。根据国家电网的预计,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领域,将以年均130亿元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市场总规模将达2000亿元。

这么大的一块蛋糕的开放,诸多民企老板是不是已经跃跃欲试了呢?在这里,12缸汽车网认为,新能源汽车作为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领域,是机遇与挑战同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投资为何要谨慎呢?因为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很大的风险,目前市场尚未培育起来、投资成本高昂、盈利模式不明、依赖国家政策补贴支持。

我们可以先看看国字号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据了解,国家电网已经建成的400余座充电站几乎没有盈利的项目,处于全线亏损状态;据南方电网分公司的表态,其在深圳建成运营的7座充电站,每年亏损额为1300万元。

业内人士也指出,运营亏损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一个充电站的投资规模动辄需要百亿元,必须实力强大的民资才能够参与。

根据目前的反应,社会资本对此领域还是比较谨慎的。上海循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建东曾告诉媒体:“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设备供应商进入充换电站的运营层面应该是大势所趋,但什么时候进入非常关键。”在他看来,进入过早或过晚,都存有风险。

在陕西西安经营光伏企业的浙江私企老板认为,如果项目盈利能力差,民资进入投资的积极性也会消减。“资本是逐利的,民间资本受到行政干预影响小,所以决定是否参与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投资回报究竟如何。”

目前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所涉及的都是大型的上市公司,它们之所以愿意先期布局市场,除资金实力雄厚可以承担短期损失外,更多在于对未来“入口”的抢占,一旦以后车多了,其会有更多的主动权。当然,也不排除利用“题材”和概念进行资本运作的意图。

目前国内没有企业提出清晰的盈利模式,国外也并无经验可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整个产业链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因此,也潜力巨大,“谁能有更好的模式,就能以小资本撬动大市场”。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