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上调燃油价格一直是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专家学者的主张和呼声,当国际油价飙升速度越来越快的时候,这些主张和呼声很有可能得到兑现,推动国内成品油价格管制制度的改革,不再吃国家财政补贴,与国际真正接轨。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油价必定是要升上去的,而且有一天会跟太平洋东岸的美国一样高。这一天似乎为期不远,因为现在有很多人急于打破国内相对来说还算稳定的油价,长痛不如短痛,让中国一下子突进到10元/升以上的高油价时代。
如果这样想的话,似乎是太容易了。冲动就是魔鬼,操之过急显然会产生许多不堪设想的后果,对国内经济的整体影响就不说了,单说汽车行业,弊多利少。
燃油价格突然大幅上调,对汽车消费只能起到抑制作用,不管是大排量还是小排量无一会幸免,汽车市场萎缩带来的结果就是汽车产业的下行滑坡,届时的情形是大批的汽车企业倒闭,汽车产业工人失业,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且不说就要成为中国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发生如此大的变故,势必会引起国内经济连锁性的强烈波动。乐观地想一下,汽油价格到了10元/升并不可怕,因为消费得起的人为数不少,关键是人们能否坦然接受,是否习惯。有人说,燃油价格上调有助于促动新能源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批量生产快速见到实效。笔者要为这种长远的眼光说声“谢谢”,你可真是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计。不过笔者的观点是,暂时稳定油价,给油价向上调整一个缓冲期,似乎更为合理,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不相矛盾。
图片说明:减少燃油依赖的新概念车型。来源:detnews。
把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发展起来归结于油价是否够高,自有它的理由,很简单,油价高了汽车卖不动了汽车制造商自然而然会把目光转向传统汽车的替代品——新能源汽车。他们把汽车厂商的觉悟看得比较高,但是没有想到本土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还非常幼稚和初级,有的没有开始这个课题的研发,有的刚刚开始尚没有任何技术和经验积累,它们的大部分没有国外的汽车巨头那样有着充分的准备。当我们的汽车制造商沾沾自喜于新能源汽车局部技术的突破时,汽车巨头们早在N年前就已经涉足该领域了,它们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售,并且卖到了我们的家门口。可以想象,如果国内油价突然与国际接轨,不仅我们现有的产品节能效果比不上人家,原来的市场失利,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不如外来品牌动作迅速,产品也更成熟和迎合消费者。
暂缓陡然拔高油价的目的是,为国内本土汽车制造商赢得追赶对手的时间,可以采用慢慢上调逐步提高油价的方式,有个缓冲期,让传统的燃油汽车顺利平稳地过渡到新能源时代。
不管油价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新能源汽车要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必然要经历一个交叉共存的阶段,这是确定无疑的。有一点疑问,就是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油价早就高高在上,但是并没有让新能源汽车横行,如此说来,我国的燃油价格上调是否能够达到催生新能源汽车的目的还很难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汽车工业面临的是全球性的油价问题,不仅消费者,汽车制造商已经把下一个较量的战场瞄准新能源车,可以说,不管国内油价还是早涨晚涨,新能源汽车迟早要进入我们的生活。人为性地突然地盲目提高油价,对新能源汽车只能是限制和伤害,让其无法适应消费环境的变化。与其不顾一切地提高油价导致不良后果,不如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实现平稳过渡。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业的共识,不仅因为燃油价格上升的原因,为了节能传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汽车的科技含量,为了对人自身表达人性的关怀,为了我们的后世子孙,新能源汽车是21世纪机械革命的一个大势所趋,高油价在其中只不过扮演了一个推车人的角色,而非决定条件。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它们并没有这种觉悟和高度的肩负人类使命的责任感,它们不过是为了生存和利润而驱动着整个汽车工业的前进,有些人也愿意安于现状,享受低油价带来的快乐和便利,哪怕油价再高,总有一些人不放弃燃油汽车,除非地球上的燃油枯竭。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接受来说是不利因素,高油价对其能够起到助推作用。当然,什么价格才能算高呢?多高才能让人们欣然接受新能源汽车呢?不好定一个硬性标准。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特别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要让消费者接受,首要的问题是市场上要出现共多种选择的新能源车型,且它们在与传统燃油汽车比较时能够占据优势。
有些本土企业已经着手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研制,比如奇瑞、一汽、长安、比亚迪、上汽等,有的已经出了样品,有的刚刚推出概念车型。不过有些企业还没有这方面的考虑,还在争取吞食最后的晚餐。本土汽车企业的这种迟滞状态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它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能力,二是不愿意搞。而外来品牌包括合资品牌,它们具有明显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本土企业和外来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着极大的差距,它们也分别反映出另外的一些问题,前者在新能源方面无所作为,也谈不上什么市场;后者的汽车价格较高,消费者不买账。要想让新能源汽车成为风气,争夺燃油汽车的市场,必须要使之大量涌现,各种品牌的,不同档次的,多样价位的,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要在价格上让人接受。
图片说明:美国最后一个介入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制造商克莱斯勒在这方面大力缩减成本,比竞争对手要便宜数千美元,但是仍然要比自己的燃油车型贵近4000美元,一般情况下,这个差价应该在7000美元左右。来源:detnews。
据说同样一辆车,装配新能源动力的要比燃油发动机的贵上两三万元,在新能源汽车作为新事物刚刚出现的阶段并不奇怪。但是,随着新能源动力技术的不断革新提高,随着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加剧,成本一定会降下来。另外,现在的新能源动力多装在中高档的汽车上,这些品牌车型的利润空间还非常大,两三万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汽车厂商愿意,完全可以把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做到平易近人,做到与燃油汽车相比更具有竞争力。在油价高涨的条件下,如果新能源汽车体现不出优势,特别是价格和使用成本上的优势,实际、势利的消费者并不会心甘情愿地去买单。因此,笔者的结论是,决定新能源汽车能否快速发展的不是油价,最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本身是否能够尽快地切入市场,且做到货真价实。
为了保护国内汽车工业,让本土汽车企业在新的潮流中能够迎头赶上,建议油价要相对稳定,这与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不矛盾。决定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超高的油价,如果非要与之相联系,那只能说明我们不作为,没有看清汽车工业的发展新方向,也没有保护地球、关爱人类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