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新能源汽车未来领潮流

日期:2012-08-31    来源:前沿资讯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充换电网

2012
08/31
10: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8月27日,广州限牌后首次摇号正式举行,共有58405人参加摇号和拍卖。然而,与热闹的普通车票竞拍截然相反的是,即使在每辆车1万元的购车补贴的情况下,1090个无偿摇号新能源车牌指标中却有904个指标无人申请,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及申请单位仅为186个。

  除了消费端受冷遇,新能源汽车在消费市场上的表现也差强人意,而在制造端,受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市场需求不振的影响,各汽车厂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新能源汽车“不受待见”与高调的鼓励、推广措施形成严重的反差,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广与普及陷入尴尬。但在石化能源日趋枯竭、节能环保泰山压顶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时代虽已经迟到,但终究会到。

  形势所逼 潮流所驱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而不以石油为主要动力来源的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它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

  随着全球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世界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人类对石化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石油作为占据全球能源消费33.1%的主导性燃料,其原油供求矛盾逐步加深,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开发新能源汽车成为共识。

  2011年11月9日,国际能源署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发布的2011年度世界能源展望WEO(World Energy Outlook)书预测,到2035年全球乘用车保有量将达17亿辆,而目前,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亿辆达到10578万辆,同比增长16.4%,预计到2025年左右突破两亿辆大关。

  2012年《BP界能源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石油产量的年增长幅度为1.3%,即110万桶/日,而同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0.7%,达到8800万桶/日,涨幅为60万桶/日,其中,中国以50.5万桶/日的消耗量和5.5%的增速成为全球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

  我国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截止至2011年末,全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约147亿桶,仅占世界储量的0.9%,然而我国的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石油消费强度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6%,到2009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突破国际公认的50%安全警戒线,原油对外依存度平均每年以3个百分点的增速屡创新高,而我国交通领域所消耗原油约占原油总消耗量的60%左右。过高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令国家能源安全岌岌可危。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实现节能减排、提升汽车效率的手段,更是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中国耗用的原油一半来自进口,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每年进口的石油中有1/3被汽车消耗。如果能够降低汽车的石油消耗,将对中国能源安全增加保障。

  庞大的汽车保有量和石油消耗量,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客观上也加大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诉求。

  燃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不但污染环境,还大大地影响人类健康。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铅(Pb)、细微颗粒物及硫化物等。这些一次污染物还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酸沉降等二次污染物。

  全球大气污染的42%源于交通车辆产生的污染。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排气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一些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70%.机动车排放污染已对城市大气污染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必须研究改善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的对策和措施。根据上海地区PM2.5指数来源中,机动车尾气污染排首位,占比25%,形势相当严峻。

  为了避免环境不断恶化,行驶过程中低污染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将显得格外具有吸引力,同时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产生或产生较少的大气污染物,有效缓解了空气污染,将污染转移到电力生产环节,使得污染物集中处理成为可能。

[page_break]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也是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另一原因。

  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过快,未来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

  目前,欧盟通过减少汽车二氧化碳排放的指令来限制新车的排放。我国也推出了新的油耗法规,并计划于2015年实施,相应折算的二氧化碳排放为161g/km,并且明确指出争取到2020年,我国汽车排放和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全球来看,美日德英法等汽车大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和整车设计、试验方面已形成一定积累,在技术保障、基础设施(比如燃料加注站、电池充电站等)方面也相继进行了区域性市场化实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推广与普及将成为形势所逼和潮流所驱的必然趋势。

  迟到,但终究会到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汽车产销量逐年上升,给我国的能源供应特别是石油供应、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缓解矛盾的重要举措。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多种措施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及推广普及,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项目也得到较快发展。

  2009年,我国启动了在多个城市实施新能源车实地实验的十城千辆项目。十城千辆的意思是分别在10个城市引进1000辆新能源车。截至目前,共有25个城市加入这一项目;2010年6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发文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深圳、上海、杭州、合肥、长春等5个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可获补贴。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规划》还提出,到2015年,我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2012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8368辆,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纯电动汽车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全年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

  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1-5月,国内主要生产厂商共销售新能源车型3784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970辆,混合动力汽车1814辆;5月份共销售新能源汽车822辆,其中纯电动汽车403辆,混合动力汽车419辆。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深圳分别新增200、500辆电动出租,广州将投放1450辆新能源公交出租车等,各地“十城千辆”工程呈现出较好开展情况。中汽协预计,到今年末,“十城千辆”项目新能源汽车的投放量将翻番。

  在电动客车方面,据《2011年度中国新能源大巴示范运营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11年10月,全国累计投入9268辆新能源客车。

  前瞻产业研究院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员向寒雪分析指出,“十一五”末,全国公交客车的市场保有量约40万辆,其平均报废年限约8年,假设50%需要进行更新,则更新需求为20万辆,“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新增加20万辆的公交客车,总需求将达40万辆,年均需求量将达到8万辆。如果按照5%的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使用比例计算,新能源客车年均需求将达4000辆,将能有效保障市场未来三年稳定的市场需求。

  向寒雪认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而我国作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我国汽车工业中冉冉升起的新星。

  截至目前,全世界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上的投入早已突破百亿美元,随着未来电池、电控、电机等核心技术更加成熟,以及充电桩等附属设备的大规模建成投入实用,其生产与用车成本将大幅下降,新能源汽车也有望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主流产品,新能源汽车时代也终将到来。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