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多项法规:11月1日,国家发改委《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实施;12月2日,国家能源办正式对外公布能源法(征求意见稿);12月18日,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这些,都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入市场并取得发展铺平了政策道路。
新能源汽车又称清洁能源汽车,含混合动力、纯电动(BEV,包括太阳能)、燃料电池电动(FCEV)、氢发动机、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等类能源为动力的汽车。与使用汽油、柴油作为燃料的常规汽车不同,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一般分为4种:使用天然气、生物质燃料、煤基燃料等替代燃料作为燃料的代用燃料汽车;使用汽油、柴油或代用燃料但增加混合电动系统从而具有显著节油效果的混合动力汽车;单纯从电网取电使用蓄电池和电动系统驱动的纯电动汽车;利用车载氢燃料电池发电和电动系统的燃料电池汽车。
全球汽车业选择发展清洁能源汽车是迫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全球汽车保有量约在9亿辆左右,加上其他工业民间的用油,每天消耗原油1000万吨,每年消耗原油近40亿吨,照此速度,地球上的原油还有40年将面临枯竭;此外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人类排放总量的20%,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种严重的现实迫使汽车工业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就是必须开发清洁能源汽车。中国的汽车工业目前发展迅猛,去年产销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大生产国和市场。但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要想在短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十分困难,而全球刚刚起步的新能源汽车倒正好为我们用较短的时间尽快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将发展清洁能源汽车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
1999年4月,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经贸委等13个部委联合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十五”期间,科技部组织实施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清洁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专项。“十一五”时期,科技部又适时启动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和汽车开发先进技术重点项目。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力由弱变强,实现了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同时,汽车燃料电池发动机、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配套产业链。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3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已相继问世。其中,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规模示范,纯电动轿车实现批量出口。我国骨干企业掌握了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汽柴油发动机、单一燃料燃气发动机电控及整车匹配技术,初步形成国Ⅳ排放水平发动机的自主开发能力,已有百余种燃气汽车整车车型进入国家机动车新产品公告,汽车和发动机骨干企业已形成系列化燃气汽车产品生产能力。燃气汽车在全国70多个城市得到示范应用,市场规模达到30多万辆,实现年燃油替代300万吨。生物燃料得到规模应用。国内开展了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发动机台架及行车试验研究,对高效低成本助溶剂、乙醇/柴油发动机及整车进行了技术攻关。组织开展了乙醇汽油推广,形成了102万吨的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生物柴油的年产量超过10万吨,其他代用燃料研究工作全面跟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二)
国家发改委认为,我国应该从3个方面推动技术创新。首先,开发和推进先进内燃机与混合动力汽车,研究燃烧混合技术,推动动力系统的技术转型。其次,研发和应用气体燃料、煤基燃料和生物燃料,促进交通能源来源的多样化,研究燃料混合(掺烧)技术,同时有步骤地推进基础设施的扩展和转型。第三,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研发、示范和产业化,研究输出功率混合技术,促进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创新与重点跨越。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将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先导产品进行了研发和推广。电动汽车是全部或部分由电能驱动电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种类型。面临能源和环境的压力,国外著名汽车公司都十分重视研究开发电动汽车,近10年来,美国、日本、欧洲的一些国家和跨国公司已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并且以每年不少于10亿美元的力度继续开发,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的研究是从单独依靠蓄电池供电的纯电动汽车开始的,但是由于动力电池的性能和价格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因此,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正是在纯电动汽车开发过程中为有利于市场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车型,因为其具有投资少、选择余地大、易于满足未来排放标准和节能目标、市场接受度高的特点,从而引起各大汽车公司的关注。
(三)
“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现任科技部部长万钢说,在电动汽车这一新的领域我们与国外处于相近的起跑线,技术水平与产业化的差距相对较小,如果说在传统内燃机汽车方面我国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20年左右的话,那么在电动汽车领域只有四五年的差距。因此,把大力发展新一代汽车实现产业化作为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就有可能在世界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取得有利地位,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在国内外仍然处于产业化初期准备阶段,与之相关的高新技术与产品还依赖于配套供应商的支持,尚未形成新的工业体系。同时,在发达国家,传统汽车工业已形成的庞大生产规模和社会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发展的强大惯性,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阻碍其发展新一代汽车的社会成本,使他们难以下决心实现根本性的战略转变,从而有可能为我国赢得宝贵的时间。
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思想,“十一五”期间,科技部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部署,启动实施了863计划。其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将重点瞄准汽车新兴能源动力技术、汽车开发先进项目、节能、环保技术等等,到“十一五”末期,各种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将掌握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核心技术和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开发体系和完整的技术链和产品链。混合动力汽车将进一步提高燃料经济性,降低排放,提高整车可靠性、环境舒适性、降低整车成本。纯电动汽车将建立起动力系统技术平台,重点提高动力电池和蓄电池的性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推广其在市场上的商业化应用。据此,我国汽车工业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上奋起直追世界前沿,并且在实现商品化的过程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国内的汽车企业小至力帆、双环、中兴、吉利;大到一汽、上汽以及部分合资企业;还包括长安、哈飞、奇瑞、比亚迪等,无一不在宣传各自即将上市的混合动力汽车计划。不久,国内将至少出现10款以上的新能源汽车。其中,会有不少车型开始实现批量化生产。
除了轿车之外,我国从2001年开始,电动汽车专项建立了“三纵三横”总的研发布局。目前,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已在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整车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功地开发出性能样车,燃料电池轿车累计运行4000多公里,燃料电池客车累计运行8000多公里;混合动力客车性能样车按照城市工况行驶油耗降低30%,已在武汉等地公交线路上试验运行超过14万公里;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客车均已通过国家质检中心的型式认证试验,纯电动轿车最高车速超过120公里/小时,纯电动客车百公里耗电70度(折合汽油消耗8升)。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春、武汉、重庆、杭州等地共有60多种自主研发的电动汽车正以各种形式进行试验运行,全国已建立了6个相应的关键零部件测试基地,建立了北京、武汉等4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这对我国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开发及其产业链的形成、产业化环境的改善、抢占新一代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制高点、探索适合我国能源结构多元化特点的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年8月在北京将举行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届时,将有数百辆国产混合动力大客车为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和宾客服务,北京也将成为世界上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最多的城市。
国内很多汽车企业都在进行自己的清洁能源汽车计划,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更是不落人后,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发成果。图为奇瑞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汽车。 本报记者 常艳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