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再次将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推向前台。《规划》明确“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这被业内视为加速混动汽车走向市场的第一股力量。
近日,盖世汽车网在调查中发现,有21%的人认为政府发展混合动力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该技术的成熟性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的推广和普及的可行性,与选择发展纯电动的“弯道超车”理论相比,选择混合动力是回归理性之举。
“随着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相关政策的落实,中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将逐步进入加速产业化时期。”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根据调查大胆预测,未来5年中国混动汽车的产销量将超过百万辆,混合动力第一轮爆发期将很快来临。
那么中国是否已经走到了迎接混动时代的拐点?政府为何又重新将混合动力技术摆在重要位置?本土车企在新的市场机遇下,还有没有突破混动技术的可能?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著名汽车评论员李安定、罗兰贝格项目经理周洁崎、广汽丰田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郑兆树、新华信联合总裁兼CEO林雷以及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等业内专家就上述问题各抒己见。
电动车走到了死胡同?
《规划》是否重新肯定了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地位?
李安定:两年前,中国搞了一轮电动汽车热,这轮浪潮甚至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对电动汽车的关注。但是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这次浪潮不但没有实现弯道超车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目标,反而使中国的电动车产业与对方的差距越来越大,电动车似乎走到了死胡同。
电动车入门门槛较低,但要做到和传统汽车一样的产品,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几款车能够上路,这就更谈不上进一步发展氢能源车和核能源汽车了,而现在我们又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所以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才被重新提起。
徐长明:这次《规划》事实上主要关注了四个方面。一是实现产业追赶,通过自主创新使中国迈向汽车强国;二是节能;三是环保;四是培育新的增长点。这四方面,政府目前考虑比较多的还是第一个。
现在,自主品牌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劣势已经显现出来,如果说两年前大家还在提倡“同一起跑线”的说法,现在早已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了。国际一流车企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制造体系,当他们对此投入较大精力时,中国的自主车企就会被逐渐甩在身后。
新的技术路线将如何处理能源安全与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系?
陈文凯:为什么之前政府总对纯电动汽车感兴趣,这实际上与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相关。虽然中国的发电方式是火电,存在一定程度的能源浪费,但它毕竟是可控的,而石油是不可控的,还要从中东地区进口。
这使得中国政府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与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能源安全问题。现在我国50%-60%的石油依赖进口,如果未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3亿辆,那么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80%。所以我认为新能源规划与能源安全问题始终密切相关。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就要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但是现在由于纯电动技术很难突破,使得两个问题难以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