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情况看,汽车工业正面临一场革命。内容包括两大块:一是汽车能源问题,二是汽车动力技术问题。未来的车用能源肯定不能完全依赖石油,能源将是多元化的结构。汽车的发展将从现在的内燃机逐步走向以电驱动为主的结构,最终过渡到氢燃料电池的汽车。”这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在中欧国际论坛上演讲时发表的一番精辟分析和大胆预言。
余教授说,我们现在说石油没有了可能为时过早,但实际上石油带来的挑战又让大家时时刻刻都感觉到它的存在,最近石油价格已经超过90美金一桶了。然而石油分布是不均匀的,全球80%的石油都集中在OPEC组织的国家里,中东石油资源地区的社会一直动荡不安构成了能源安全的问题。
另外一个现象是,人们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环保和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异常关注。因此,如何控制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无论是美国、欧盟、日本,包括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地方实际上都在推动多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90年代末开始,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就意味着内燃机的动力源逐渐向电动源过渡。现在,混合动力技术普遍为汽车行业所接受,正在大力推广。日本在这个领域里面走得比较靠前一些。
近10年来欧洲一直在推广天然气的替代能源技术,最近又逐步从天然气转化到生物能源的替代技术。他们曾预测,到2020年欧洲的能源结构里大概有23%是用天然气,现在这个计划有所变更,生物能源的比例在增加,就是越来越多地提出来要用生物制能源。
从94年第一辆燃料电池汽车出来到现在只有短短10几年时间,它的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燃料电池的原理就是氢和氧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所以排放纯水没有污染。燃料电池的本质特性是高效率,节省能源。由于氢气的来源是多元化的(可从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或电解水中获得),实际上它和电能一样使用方便。
现在美国能源部的官员提出,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可以走向市场。美国通用公司也宣布,它的技术路线现在已经和这样的走势合拍了。所以从这个现象来看,这场革命应该说会比人们预想的时间来得还要早。最近斯瓦辛格在加州特别推崇这个技术。当然推广还有很多难题,基础设施的配套,设立很多加氢站并非一蹴而就的。
联合国认为将来这种新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在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基于此,联合国计划在中国、埃及、印度、巴西、墨西哥五个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这样一个示范性项目。我国对这个问题重视比较早,九五后期就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环保计划了。上海有一段时间出租车都采用双燃料,在上海和北京要还多次进行了燃料电池大客车的示范。
在轿车领域也一样,我们的动力系统装配了包括大众桑塔纳、帕萨特,奇瑞东方之子和上汽开发的MPV和荣威的生产平台,覆盖到不同的车型里面。现在我们的技术性能也跻身国际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还有优势。例如去年11月在巴黎举行的清洁能源汽车挑战赛上,我们参赛的两辆第三代的超越系列燃料电池轿车获得好评:氢能燃料的消耗是最好的,噪音相对来说也是最低的。
新能源汽车最终过渡到燃料电池汽车实际上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是推动电动化的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用高功率的车用蓄电池、车用驱动电机、电子控制技术;另外是利用天然气等替代能源的技术,包括加气站。整个变化主要是在动力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发动机,传动,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等核心内容。
现在,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利用两个契机:一个是北京奥运会已经提出了零排放的理念;再一个是上海的世博会也提出了零排放交通的理念。这些理念定会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无论是研发、建设公共平台、商业化示范等已经形成一个链。如果我们能够得到政府财政和政策的支持,中国的氢能源汽车一定会取得迅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