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在规划中,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规模有了新的口径和目标要求: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
这一目标显然与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关目标有很大的背离。
在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规定到2011年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要达到三个目标:
一个是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要达到50万辆;
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要达到乘用车销售的5%;
一个是主要乘用车汽车企业要有经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实际情况却与目标相距甚远。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都只有8000多辆。
或许,这个目标的制定有些超过了市场发展的现状,但是,这次工业转型升级的十二五规划中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吗?
虽然是累计销量的50万辆,但是,对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按照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保有量来看,只有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百分百的增长才有达到2015年50万辆的目标水平,或者说,2015年的年度产销规模应该在20万辆上下。
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着新能源汽车购买与充电设施的矛盾,因此,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打开还有着很大的难度。
对于私人消费者来说,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前提必须是有充足的充电设施。然而充电设施的建设企业却认为,充电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必须以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达到一定规模为前提。
我们要想让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解决上面的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矛盾。
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于新能源汽车目标的规定为什么没有实现,因素之一就是这对矛盾没有很好得以解决。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规模展开必须打开乘用车市场。但是我们的过去过于重视了商用车市场。特别是对于城市的公交系统用车进行了重点培育。
但是公交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化,显然不能给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更多的参考。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新能源汽车市场就走到了一个死胡同。要想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瓶颈,必须展现全新的思维和模式。
不过,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会有2009年汽车产业规划目标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新的50万辆目标如何避免再次落入这种目标陷阱?
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刚出台以后,当年的上海车展现场就出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场面。几乎所有的企业展台都摆上了新能源汽车。一夜之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出现了火爆的“繁荣”场面。
及至在以后启动的十城千辆的项目中,各个地方政府高调的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的落实情况,也让人感觉到中国一个新能源汽车时代好像就要到来了。
但是,一切都是幻想。现实击碎了我们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梦想。要想让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很大的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从一些地方政府对外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目标数据来看,201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好像再次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因为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8万辆。
这是一个新的泡沫?还是一个现实的良好开端?
新能源汽车发展应该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现在却已经演变成一个行政目标的落实。
当地方政府公布自己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目标的时候,只是在履行着一个地方政府对上级政策的贯彻落实的行政功能。他们更关心的是做了什么,对于未来的效果却很少关注。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听到过有地方政府为没有完成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而受到问责的案例。
中国计划生育为什么能够成功?关键在于计划生育实行一票复决。如果发现有超生现象,当地政府一把手就地免职。
在这种近乎苛刻的行政问责制度下,才有了计划生育今天的成绩。
新能源汽车市场要想取得重大的发展,必须将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奖惩与新能源目标完成情况挂钩。一旦制定的计划目标不能完成,负责人将受到工资报酬、职务升迁的影响。
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从源头就杜绝了新能源汽车计划的泡沫。因为在严格的问责制度下,相关负责人必须考虑新能源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新能源目标。
不仅如此,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本身也有着很大的随意性。
为什么在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后的上海车展出现了那么多的新能源汽车?就是许多汽车企业也将自己看做了一个准行政部门,准行政部门的特点就是将上级政府的市场目标作为企业行为的准则,并加以贯彻落实。
而这种贯彻落实往往突出形式上的轰轰烈烈,而很少强调实际情况的真正效果。
据有媒体援引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共有75家汽车生产企业的361个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2011年,列入推荐目录的车型共生产12784辆,其中商用车生产5722辆,乘用车生产7062辆。
也就是说平均每一个车型只是生产35辆,每一家企业只生产了170辆。
这就是企业市场行为行政化的结果。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已经遭遇了诸多的挫折和困难。我们必须很好反思过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目标的完成才能消除更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