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央补贴50亿预算资金,如今只发出2%,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困难重重,歌舞已起盛宴未到,车企呼唤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出台,重金悬赏,新能源汽车为何仍然遭遇冷落?千呼万唤补贴细则该细在何处?新能源汽车何时才能甩掉花瓶的外号?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曾经骄傲的将自己定位在起步较早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今却面临着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一边是政府积极推动手握重金悬赏制造企业,另一边却是市场的冷遇。
去年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轰轰烈烈的启动,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五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6万元,发动机排量1.6升及以下节能型汽车全国范围内每辆汽车补贴3000元。到目前为止,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运用工程的推荐车型目录已经发布到了第七批,试点城市也由最初的5个增加到了25个。可是试点进行了一年以来,市场的反映却显得并不乐观。
据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透露,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仅只有一万辆左右,其中属于私人购买的更是只有可怜的几百辆。此外,一项对补贴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的调查也显示,目前上海已经上牌的电动汽车仅有10辆,其中可能只有两辆是私人购买的,在杭州购买纯电动汽车的也仅有25人,这样的结果与国家最初的推广目标相去甚远。
和销量同样萧条的还有国家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赏金,当初我国财政部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预算为50亿元,而且按照当初计划如果补贴实行的效果不错,预算还会继续增加,但是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真正用于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资金动用的钱还到一亿元,不到当初预算的1/50。既然国家下了大决心并花费重金进行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为什么依然遭遇冷落?政策补贴的政策到底有没有效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又是不是能够让人乐观呢?以下是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节目主持人与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资深汽车媒体人程远的对话。
主持人:刚才我已经介绍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那么您怎么来评价我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冷淡表现?而且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之前都不可能真正的市场化,怎么看?
程远:这个事情是非常正常的,这件事情说明经济工作有它的规律,不可以拔苗助长,另外就是说中国有一句话叫水到渠成,水不到修了渠也不成的,我们知道所谓新能源汽车其实是有多种选择、多种路径,在去年我们国家把它基本上定义为单一的电动车。电动车技术也好、新能源技术也好,在全世界都不成熟,大家都在研究发展阶段。我们去年前有观点认为我们在传统汽车上和别人有差距,在新能源汽车上和别人同一个起点可以弯道超车,这个想法是非常的不现实。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就是说这好比是一个读过英语的研究生和一个初中毕业没有学过外语的一个初中生,两个人同时去学新的语言,假如说俄语,大家就说我跟你起点是相同的,大家都甚至说我可以弯道超车,初中生学得比研究生还要快,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起点实际上是要承认不仅在传统汽车上和国外有差距,在新能源汽车和别人也是有差距的,并没有在同一个起点上,况且在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都没有突破,那我们更不可能一花独放。
主持人:更不可能急于求成。
程远:对,我们急于把它马上产业化,急于市场化,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现在从新能源汽车的现状来说,我们大家知道,技术不稳定,另外有很多的缺陷没有克服,比方说充电时间、续航里程,特别是安全性,今年连续发生了自燃的事情,很多消费者就会想我买这个车安全吗?有没有生命的危险?另外一个政府补贴了,虽然高额补贴5万块、6万块,另外有些地方自己还拿出钱来补,补到12万,但是即使补贴以后这个新能源车的价格也和同等排量的传统汽车的价位相当,那人们就要想了,我买一个技术不够稳定,用同样的钱买一个技术不够稳定、安全性又没有保证的车,我得到的效益仅仅是节约那么点油,那点油能省多少钱?那所有的消费者都很聪明,在市场面前他们一定会理性的选择,所以他们不去选择新能源汽车是非常正确的。
主持人:愿望是好的,但是道路是曲折的,观念是需要转变的,但是这都需要时间去做铺垫。另外有车企也呼唤说补贴政策的细则要尽快出台,那么您觉得他们呼唤的所谓的细则应该细到什么程度呢?
程远:细则当然个人都有个人不同的诉求,实际上这些要求都在自己的利益诉求方面,现在更多的人希望新能源汽车不仅不缺电动车,还有别的路径也应该有所补贴,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们对我们的主管部门现在应该看到市场的这种反映应该冷静下来反思,不要急于推动这件事,欲速则不达,您刚才说的非常正确,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建议。
主持人:那么程远先生有观点认为说2015年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您是汽车的资深前辈,如果让你去预测的话您觉得如果新能源汽车要想在中国全面铺开,达到一个普及的程度,给我一个时间表好吗?
程远:这个时间表在发达国家很多的一些汽车的一些大佬都已经做了明确宣布,就是说包括奔驰、其他一些跨国公司的老总说,10年甚至20年都还不可能实现,那中国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单兵独计,一家子能够冲破这个可能性没有。另外2015年我觉得首先在我们的技术在能不能突破是个未知数,第二即使突破了还需要稳定运行,也需要进行考验。
主持人:但是现在我也看到全国各地在大力兴建电动汽车的充电装。
程远:他们这种就是商业行为,这些就像我们炒股一样,有一个什么炒作题材马上就炒个股,是不是那个企业一天之间就能够表明它能发展的非常好,也不是这样,第二天或者第三天,甚至一个礼拜就把这个股又抛弃了。实际上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就像炒股市一样,大家蜂拥而上去炒,一会儿他们又把它扔掉了,这样对我们产业发展非常不利。现在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应该由国家能够统一安排,应该还在注意研发阶段,不适于一哄而起大家都去搞,但都搞得非常浮浅,对资源、对资金都是非常大的浪费。
主持人:没错,所以现在我们都需要冷静、冷静、再冷静。
程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