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合资股比设限是历史倒退

日期:2011-05-03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赵奕

国际充换电网

2011
05/03
09:2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我在2005年的时候,有一次机会采访龙永图,当时他应上海政协的邀请做演讲,话题是全球性的各种区域经济联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障碍,比如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等。

    龙永图为中国大众所熟知,是因为他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那几年,我们在电视上、广播里看到听到的,无非各种国家如何为中国进入世贸而设置障碍的。

    不过,加入世贸组织这么多年,中国的经济开放度变化到底怎样呢?我无法从宏观层面做个评价,只是从微观层面找个例子。比如最近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一个征求意见稿,《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就规定新能源汽车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外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A123与上海汽车成立了捷新公司,49%对51%,这就符合政策;而博世和上海汽车成立的联合电子,51%对49%,这就不符合政策,虽然联合电子成立的时间比捷新要久远得多。这项规定虽然没有强行要求,此前已经注册的公司调整股比,但是,很多跨国零部件商都挺忐忑。

    担心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为了迎合国家政策,主机厂会不会有意识的不采购股比不合规企业的零部件;第二,国家会不会勒令股比不合规的企业,强行改变股比。前者,等于断了这些外资企业的财路;而后者呢,很多跨国公司是上市公司,它们是要召开股东大会来决策的,流程也极为繁琐。

    而且,按照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股比一旦低于50%,就不能合并报表,也就是说,中国业务不能计入国外上市公司的业绩中,那中国市场干得风生水起,不等于白干?

    我理解国家产业政策制定部门对于股比要求的初衷,他们肯定觉得现在中国零部件企业不能掌握核心技术,基本为外国厂商所垄断,通过股比的设定,可以用庞大的市场来与国外企业做交换,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上述思维就是所谓“市场换技术”,其实中国汽车工业号称市场换技术已经很多年,但基本是失败告终。

    这个失败有两个证明,第一个证明是,从上汽收购MG,北汽收购萨博技术,广汽利用菲亚特技术开发传祺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技术是不能通过合资搞来的。上汽的合作伙伴是通用、大众,北汽是现代、奔驰,广汽是丰田、本田(菲亚特也算一个,但工厂还没建)。但上述三个工厂的自主品牌技术为什么不从合资伙伴那里弄来呢?关键问题是,搞得到吗?各种法律文件都约束的很死啊。

    第二个证明是,中央政府现在对合资企业不仅要求股比,还要求“自主品牌”,光是50比50控制不住,你还得开发一个针对中国市场的新品牌,我看你还给不给技术。

    我想问的是,如果还不给呢,桑塔那人家在你这里已经卖了快30年了,这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的技术;凯越在中国卖了10年了,是韩国大宇的技术,结果拿到上汽通用五菱,又挂了自主品牌在卖。

    说白了,关于股比、自主品牌等各种控制,只会让外资企业有所保留,让我们老百姓享受不到更好的汽车技术。外资厂商的逻辑很简单,如果这个企业不归我控制,这个市场不是本土市场,凭什么要在这里制定百年大计,投放那么新技术新产品呢。

    何况中国的知识产权状况又不是很好,新技术、新产品被合作伙伴拿走该怎么办?

    所以,我们一边想方设法招商引资,一边又通过各种政策给外方投资设限,这种矛盾的做法,只能说明中国政府对中国企业没有信心。我敢说,改革开放以来,只要是完全竞争,监管薄弱的市场,中国本土企业都有生存机会,都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彩电、奶业、互联网等等都是。

    因此,关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股比的征求意见稿,如果我可以斗胆提个意见的话,就是不要设定股比,让大家埋头把事情做好,为中国百姓提供更好的产品。温总理都说了,所有在中国的外资企业,都享受国民待遇。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