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部署,2025年3月27日,由国家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及内蒙古自治区相关部门等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实地考察了特来电呼和浩特东二环微网充放电站。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家能源局科技司等领导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融合创新成果,对特来电在车网互动领域的前沿探索给予高度肯定。
在技术演示现场,三辆新能源车通过充放电终端同步放电,单车最大放电功率达28kW,相当于同时点亮560盏50W路灯,验证了分散式储能的快速响应潜力。当系统模拟电网负荷突增时,微网控制平台30秒内完成车辆储能聚合,实现反向供电。辅助服务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还增强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弹性。
根据数据核算,若呼和浩特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50万辆,将形成1亿千瓦级可调节移动储能资源,相当于数十座大型储能电站的调度能力。
近年来,特来电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发改能源〔2023〕1721号)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24〕718号),在内蒙古建成多座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
其中,呼和浩特东二环微网充放电站通过“新能源车移动储能+分布式光伏+智能微网”协同系统,实现单站年减碳2600吨,累计充电量372万度,成为政策落地的标杆案例。
调研组充分肯定项目示范价值,认为其通过市场化机制激活新能源汽车储能属性的实践,与内蒙古自治区建设运营充电站提出的建立充放电价激励体系的规划高度契合。
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充放电定价机制和商业模式,特来电提出“峰平谷电价+服务费+能源交易”三重收益模型,呼吁内蒙古自治区出台V2G专项激励政策,支持充电运营商参与能源交易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车网双向互动模式可以帮助车主降低甚至抵消其用车成本,希望财政部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奖补政策,支持“放电收益分成”等创新模式,激发市场活力。
此次调研,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正从交通工具向移动储能单元转型。随着调研组带回示范数据,车网互动国家标准制定进程或将加速。随着2025年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落地,特来电"电车储充一体化"模式将为能源革命提供重要实践样本,草原青城里的充电站,正在为"双碳"目标写下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注脚——当每辆电动车都成为电网的"电力海绵",能源革命的未来正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