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比亚迪发布的兆瓦闪充技术,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掀起波澜。
这项技术让电动车补能效率向燃油车加油效率看齐,极大缓解了消费者的“充电焦虑”。
革新性技术突破,重塑补能格局
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依托“全域千伏高压架构+锂离子迁移加速”双轮驱动,突破了传统充电效率的瓶颈。
比亚迪的全域千伏高压架构将电池、电机、电控等系统全面升级至1000V高压平台,实现了充电电压达1000V,电流突破1000A,充电功率提升至1兆瓦(1000kW)。这一技术突破,使得充电效率相比主流的800V平台提升了25%,为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设立了新的行业标准。
在电池材料与结构上,采用高比表面积人造石墨负极、高性能PEO电解质,优化锂离子迁移路径,降低电池内阻50%,支持10C超高充电倍率。
热管理技术也得到升级,通过冷媒直接制冷/制热技术取代传统冷却液二次换热,提升散热效率,确保电池在高功率充电下的安全性与寿命稳定性。
此外,比亚迪自研兆瓦级超充桩与储能系统,解决电网负荷问题,实现充电网络与电池技术的协同突破。
图片源于比亚迪汽车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发布会上直言:“为了彻底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就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和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
“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让这一曾经的设想成为现实,直接对标燃油车加油效率,打破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加速油车用户向电车转化。
与特斯拉V4超充桩的500kW功率相比,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将充电功率提升至1000kW,标志着电动车补能效率已达到与燃油车加油速度相当的“油电同速”时代。
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比亚迪产品的竞争力,还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树立了新标杆,推动行业加速向1000V架构升级,促使上下游产业链围绕高压快充技术进行创新和变革。
亮眼业绩答卷,印证综合实力
2024年,比亚迪业绩亮眼,实现营业收入约7771.02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母净利润为402.54亿元,同比增长34%;扣非后净利润为369.83亿元,同比增长29.94%。
汽车业务作为比亚迪的核心业务,收入达6173.82亿元,同比增长27.70%,毛利率提升至22.31%,同比提升1.29个百分点。
2024年比亚迪业务回顾(源于公司财报)
这一斐然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精准产品布局以及广泛市场拓展的共同努力。
根据中汽协数据,二零二四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40%,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33.2%,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
二零二四年,比亚迪蝉联中国汽车市场车企销量冠军、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和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显示出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劲增长和市场主导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多品牌策略的实施,使比亚迪构建了由比亚迪、方程豹、腾势及仰望组成的多品牌梯度布局,精准捕捉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助力集团销量屡攀新高。
品质来源于技术的保障。二零二四年,比亚迪研发投入约为542亿元,同比上升35.68%,累计研发投入超1,800亿元,位居全球前列。
技术与业绩共振,实现良性互补
兆瓦闪充技术是比亚迪在电动平台领域研发成果的重要体现,其推出进一步提升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
汉L、唐L等车型搭载兆瓦闪充技术后,凭借卓越的补能效率,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直接推动汽车业务销量和营收增长。
图片源于比亚迪汽车
此外,技术创新不仅强化了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还塑造了更加卓越的品牌形象,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青睐比亚迪的产品,进一步推动了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
比亚迪2024年的优异业绩为兆瓦闪充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充足的现金流使比亚迪能够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不断完善兆瓦闪充技术及相关配套设施。
据悉,比亚迪计划在全国建设超4000座兆瓦闪充站,这一庞大的建设计划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良好的业绩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撑。
写在最后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跨越式发展,销量从2018年的百万辆级别增长至2023年的千万辆级别,消费者对充电效率的要求也随之显著提高。
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的推出,契合市场需求,有望抢占市场先机,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此外,兆瓦闪充技术将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升级,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能力和产业布局优势,在与上下游企业合作过程中,可拓展业务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再者,比亚迪宣布将兆瓦闪充桩技术面向全行业共享,这有助于推动行业标准的统一,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同时提升比亚迪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参考资料:比亚迪年报、比亚迪汽车公众号、中汽协
来源:充换电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