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的国能网·2024第九届产业年会之充换电产业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
本次大会以“传承 新质 共享”为主题,旨在通过分析能源政策走向、捕捉技术革新成果、研判市场趋势与走向、分享业内优秀能源企业的发展经验等多话题、多形式的方式,助力能源转型升级,赋能产业健康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充换电业务部主任唐攀攀以“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技术与标准发展展望”为主题,从充换电设施发展情况、重点领域技术及产业发展、标准化工作进展、展望及下一步工作四个角度进行了分享。
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充换电业务部主任 唐攀攀
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
实现跨越式发展,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良好增长势头。
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3.45亿辆)的7.18%,其中,纯电动汽车1813.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3.35%。2023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出口量为491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已建成充电桩约1024.6万台,其中,公共桩312.2万台,私人桩712.2万台,已建成换电站3772座。2024年1-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电量为24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6%。
唐攀攀指出,自2015年以来,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电动汽车充换电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涵盖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车网互动、超充、配电网等方面。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慢充为主转向快慢并重、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目前已经处于逐步从“有”到“好”的阶段。
电动汽车重点领域四大技术
充电安全及消防应急持续重视
唐攀攀分别介绍了大功率充电、冷却技术路线演变/液冷、隔离风冷、自动充电-无线充电、自动充电-机械臂辅助充电等技术及电池更换等产业的发展趋势。
唐攀攀表示,“大功率充电已进入产业化的初期,兆瓦级超大功率充电技术和标准开展预研。未来兆瓦级超大电流充电将推进交通领域从“电替汽油”迈向“电替柴油/燃料油/航空煤油” ,推动单个充电接口由百千瓦级/百安级实现向兆瓦级/千安级的重大跨越,是全球交通和能源低碳转型的重大关键前沿技术”。
他进一步介绍,“大功率充电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车辆及电池、接口组件、充电系统及通信协议、检测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国内外主流车企均制定800V高压平台提升技术路线。”
唐攀攀指出,“无线充电上下游产业链初步形成,成本较高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降本路径清晰,最终性价比可形成竞争力。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长期目标为提高充电效率,确保充电安全;建立完善的研发生产和测评体系;降低产品搭载设计周期和成本。”
在电池更换-乘用车方面,“兼容问题、互换共享问题是业界难题,数据开放的互联互通、数据有效传递需上下游协调”。
唐攀攀认为,充电安全及消防应急需持续重视,充电行业内,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等主流运营商都投入精力在充电安全防护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为充电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充电服务。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整车厂、能源企业、电网等积极布局,掀起换电风潮,“中国换电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深度融合
继续深化国际合作
展望未来,唐攀攀表示,充电设施将适应充电场景高效服务应用需求,呈现综合、立体、多元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充电设施将提升充电效率,实现自动充电体验,智能运维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充电设施网络。随着超充设备的规模化建设,安全是充电行业持续发展的底线,行业准入门槛将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将与电力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高效互动,呈现深度融合趋势。
同时,唐攀攀介绍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交流探讨车网互动技术与产业化,加强与需求侧管理、虚拟电厂、电力市场、微电网、能源互联网间的协同。
开展兆瓦级充电技术研究,推进兆瓦级快充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丰富充电设施标准衍生物。
加快标准制修订,完善充电设施标准体系,会同充电标委会加强充换电标准宣贯,依托已发布标准继续开展高质量充电行动计划工作。
开展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评估行业发展状况,推动政策制定,引导行业企业科学布局和运营充换电设施,提升用户体验。
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安全强标宣贯,提升设备产品质量,保证电动汽车充电安全,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
开展超充差异化价格机制研究,探索充换电设施可持续发展。
结合换电行业新的发展,开展了换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预研,推动产业有序发展。加快打通无线充电互操作性及相关接口类标准,为无线充电技术产业化应用提供支撑。
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参与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充电信息安全和车网互动领域的国际标准合作。
来源:充换电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