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山城重庆,在解放碑步行街电子大屏等核心地标,来往的人们近日被一则标志性口号吸引——“打造便捷之城,建设超充生态”。在多方关注与热议之中,大家纷纷表示,重庆便捷超充之城真的来了!
8月8日,碳路中国 大道有为——重庆便捷超充之城建设峰会在渝举办,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加速全国“城市一张网”建设落地。来自全国的充电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产业伙伴齐聚一堂,围绕城市超充建设之路,共同探讨“城市一张网”商业实践、生态进展,展示华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液冷超充技术成果及运营效果。
“一杯咖啡,满电出发”,这是华为全液冷超充技术为用户带来的极致充电体验。据了解,全液冷超充主机最大功率达到720kW,超充终端最大功率600kW,可实现最快接近“一秒一公里” * 的极速补能,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且一次充电成功率约99%。除了支持200—1000V充电范围,兼容几乎各类车型和规划车型,该技术还做到了“图书馆般静谧”,充电噪音低于55dB,同时对女性友好,由于充电枪线很轻,女性车主也能单手轻松拿取。
“超充之城”落地重庆,这不是偶然。今年3月,重庆率先发布《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配套出台《重庆市超充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推出全市统一公共超充品牌“重庆捷充”。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超充站2000座、超充桩4000个。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江敦涛在大会致辞中表示,重庆顺应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趋势,抢抓窗口期,推进便捷超充之城建设。这既是打造便捷之城,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主动权、话语权的现实需要。截止目前,重庆建成及在建的超充站约500座,超充桩大约800个,数量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城市成为‘超充之城’,让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让更多电动车出行无忧。”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表示,重庆市为高质量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模式。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标识,全市布局合理的便捷超充快充,打造了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名片,助力重庆从电动汽车制造大市到电动汽车制造强市,更重要的是,到电动汽车消费大市。华为数字能源联合重庆愉秒充等伙伴,以全液冷超充,为重庆市民带来最快接近 “一秒一公里” “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极致充电体验,助力重庆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便捷超充城市。
据悉,由政府统筹规划,重庆愉秒充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建设,华为提供高质量、技术先进的充电设备,强强联合共同加速重庆超充之城建设,现已投运场站30座。相比传统场站,日均充电量在3个月内已提升60%,累计充电量已达500万度。按照投建1000场站平均单枪日均充电200度电计算,可实现年营收7亿。目前,愉秒充投建的超充站已在城市核心商圈、物流园区、交通枢纽、公园、景区、老旧小区等多场景实现布局。
以愉秒充首个超充旗舰站——奥体金龙“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为例,其位于九龙坡区奥体中心,这是大型体育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车流量密集,潜在用户需求大。场站集光伏-储能-超充-放电于一体,让新能源车用新能源电,有效缓解了周边充电压力。华为与重庆愉秒充合作模式更是可借鉴、可复制,有利于全国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大会现场,华为数字能源还与华夏鲲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货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爱众综合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庆旭锦信安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愉秒充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签约,携手客户伙伴共建超充网络,持续助力重庆便捷超充之城建设。
加快建设以超快充为主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无疑将推动电动汽车快速普及。放眼更多城市,共建超充生态圈的步伐持续加速:在泸州,泸州能投联合华为整体规划了 “一十百千”示范项目,采取共建共享共赢模式,积极开放生态,建设区域超充联盟;在福州,福州城投已建成14座超级充电站,超300把超快充枪,计划到2025年再建成超充站超20个;在海南,“光储充”一体化成为“超充之岛”最佳解决方案……正如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全球业务总裁刘大伟所言,“共建生态”的方式,让用户“放心买”,让运营商“放心建”,让车企 “放心造好车”,让城市治理“更高效”、“更安全”。为用户打造极致体验、广覆盖的超快充网络。提升新能源汽车用户充电体验,助力各级政府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及政策落地,打造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与普及。
面向未来,华为将携手车企、电网、运营商、伙伴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超充生态圈,围绕着城市、高速、县域、物流重卡、公交等典型场景,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充电网络,助力打造更多“超充之城”,共同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让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
注解:[*]充电速率为实验室环境下测得,实际使用中可能因车型差异、软件版本、车辆电耗、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等略有不同,请以实际使用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