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充电桩 » 正文

绕开巨头,这个细分市场成民营充电运营商夹缝求存新机遇?

日期:2024-05-15    来源:易能时代

国际充换电网

2024
05/15
10:0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易能时代 充电运营商 充电桩

纵观近两年的民营充电站市场,行业内似乎弥漫着一种谨慎悲观的情绪。一方面,各地的充电市场都极其内卷,优质场地基本都已建站或被相中,建站成本节节攀升;另一方面,大国企、大央企和大资本纷纷杀入充电市场,在资本和品牌实力上对民营企业形成降维打击。

在充电市场,“国进民退”趋势明显,巨头入场,行业门槛水涨船高,内卷加剧,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内外交困下,民营充电运营商2024年机遇何在?

选择大于努力?

找准细分市场“蓝海”依旧

夹缝求存,关键在于找到与巨头主攻市场有明显差异的细分领域。

有这样一个市场,是大国企、大央企或大资本不擅长或不愿意涉足的,那就是社区充电。

为何说这是一个巨头“难啃”,对民营运营商却是“蓝海”机遇的细分市场呢?

首先从用户场景看,想象一下,车主回家就能充电,这是最方便、最舒适的场景。如果社区充电场站建设问题得不到解决,电动汽车就难以进入千家万户。因此,社区建站本身就有很大的需求缺口。

此外,社区充电场景往往更依赖于本地资源、关系和人脉等,需要平衡多种因素。对于巨头来说,投入收益比往往不达理想,因此短期内不会大规模进军社区充电领域。而民营企业在地方拥有巨头无法比拟的本地资源优势。

充电桩噪音成入场社区“头号难题”

社区充电站在实际运营中,却频频因为“噪音问题”遭小区居民投诉,原本是便民的基础设施反而成为噪音来源。解决充电桩的噪音问题,成为运营商机遇之下亟需解决的“头号难题”。

作为充电设备,充电桩运行时有声音是不可避免的。根据国家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居民区外的充电站场地应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是属于需要维持住宅安静的区域,昼间声音超出60分贝即为噪音,夜间超出50分贝即为噪音。

目前,市场上的直流充电桩大多数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噪声环境要求。

直流快充桩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主要来源于其充电模块。由于充电模块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热量,需要通过散热来维持模块的稳定运行,因此大部分的充电模块采用强制风冷的散热模式。这种散热模式是通过温控触发机制启动风扇散热的,所以当模块温度越高时,风扇转速越快,噪音也就越大。

源头处降噪

充电桩模块技术成关键

充电模块作为直流充电设备的“心脏”,其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充电桩的整体性能。选择电能损耗低且散热技术优的充电模块,才能有效解决充电桩噪音大的问题。该怎么做?这是许多模块厂商都非常头疼的问题。

如果直接从模块的底层电路技术上做变革呢?

易能时代经过多年的探索,首创1级拓扑电路技术,并已成熟应用于启明系列高效率直流快充模块产品。有别于行业沿用30年的传统2级拓扑电路,新技术大幅缩短电流通过路径,电能转换效率高达97.5%,大幅降低电能损耗,这也使运行热量大幅减少,风扇功率和风量需求也随之降低,同时模块采用结构低噪声设计,优化风道设计,常规只需50dB超低运行音量,整体噪音减少8-10倍。超低噪音,无感运行,从源头处解决充电站入场社区的“噪音难题”。

总之,民营充电运营商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寻找新的机遇和突破口。社区充电市场虽然存在挑战,但也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通过解决充电桩噪音问题,提升用户体验,民营充电运营商有望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