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车、新能源车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其推广应用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在民航领域,以智慧充电网赋能绿色民航发展,建立民航低碳高效运行模式正在成为现实。
特来电作为充电设备制造商和充电网运营商,凭借多年来在充电技术、产品以及运维能力的积累,深耕民航行业,以全生命周期系统化的服务,助力民航加速清洁能源替代,推动机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适配机场多种电压平台
“油改电”是民航业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推进机场场内“油改电”建设,需要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设备和车辆,而机场电动特种车辆类型较多,装配的动力电池不同,标称电压范围较大,充电电压范围也较宽。
得益于特来电前瞻性的技术创新,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特来电通过自主研发的高低压兼容群智能充电系统,将充电电压覆盖至50~950(1000)V,既可以满足高压车辆充电需求,又可以满足低压特种车辆需求,打破了传统的需要分别建设高、低压充电桩的限制,将航班保障需求与合适的应用场景车辆完美契合,不再受限于电压。
满足车辆多样化场景需求
机场车辆保有量大、种类多,覆盖飞机牵引车、旅客摆渡车、贵宾车、客梯车、行李传送车、行李牵引车、巡场车、叉车等众多车型。而“油改电”就是将传统燃油车逐步更换为以电能驱动的新能源车辆,因此而产生的充电需求也更加多样化。
依赖于丰富的机场充电网建设经验,特来电在鄂州花湖机场的建设中,基于花湖机场大规模新能源特种车辆的充电场景,针对机场10个飞行区域,配套89台充电机、576台充电设备,服务机场700余辆特种车型,为机场、航空公司及保障单位的飞行区作业车辆(含特种车)和陆侧的单位公车、社会车辆提供充电。既能满足机场内特种车辆补电,也解决了驻地办公用车及旅客的快速补电。
助力高效运维的智慧机场打造
根据智慧机场建设的要求,未来机场将实现“一个机场一张网”的信息全共享全覆盖,民航所有生产要素的全面物联,打破“信息孤岛”,全面统一对接标准,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设数据共享、协同高效的智慧机场。
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特来电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的充电安全管理平台,与机场运营管理平台互联互通,根据车辆工况及电量进行统一调度,减少尖峰充电、控制平时充电、增加谷时充电,可以更智能的实现削峰填谷,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协助整个机场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提升机场资源价值有效利用,健全完善服务功能体系。
筑牢机场充电安全防火墙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机场飞行区是飞机起降的必经之地,安全管理标准严、要求高,对场内运行的电动车辆及充电桩的安全性要求也非常高。
特来电作为温州机场最大的充电设施供应商和投资商,提供了安全、智能、高效的充电解决方案,通过构建智慧充电网为温州机场飞行区配备了100余台充电终端,以两层安全防护技术为后盾,加强在网充电、在线监控,确保电动汽车的充电、停放和行驶状态全场景安全可靠,精准预警电池故障,深度检测车辆“健康状态”,主动诊断并处理故障和异常,实现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的主动防护。
除此之外,特来电针对无人值守充电站场景开发的“特慧看”AI安全预警产品,填补了无人值守场站第一时间告警及响应环节的空白,真正做到及时预警,高效处置。
截至目前,特来电在全国29个城市,50余家机场单位和航空公司提供充电系统解决方案,在机场内场、外场、航空公司、机场各行政单位等场景,落地项目数量超100多个,助力民航碳减排。
实现民航业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特来电将继续不断探索,持续合作,通过世界领先的智慧充电网,构建中国航空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链,树立行业标准,助力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的民航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