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勇当新能源之都建设排头兵,大力实施党政机关屋顶光伏和充电设施建设,全面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有力提升“见车率”“见桩率”“见板率”。
绿色出行“见车”加速
立足全市新能源整车制造优势,全面提高党政机关新能源汽车比例,鼓励干部职工带头购置新能源汽车。
联合财政、国资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通知》,要求全市使用财政资金配备更新公务用车的行政事业单位100%采购配备新能源汽车,其中购置数量,资金来源、拟购车辆信息等须提前报备。截至9月,除执法执勤车外,全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共更新公务用车91辆,其中,新能源汽车83辆,占比达91%。
与钟楼金融控股集团签订《常州市公务用车租赁服务保障共建合作协议》,探索以租代购模式引入58辆新能源汽车列编管理。制定出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租赁运营实施方案》,支持武进区、常州经开区探索分时租赁模式,引入新能源汽车50辆,建立“一事一租、一租一还、一还一结”服务方式。
倡导机关干部职工带头购置新能源汽车,结合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绿色出行日等节点,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进机关活动,邀请18家车企、26个品牌、102个车型进行集中展出。营造新能源应用氛围,助力常州成为新能源示范应用先行“热地”。
充电设施“见桩”起势
全面推进党政机关停车场地“立地”建设暨充电桩加装,在满足新能源公务用车及机关干部职工需求基础上,有序向社会公众开放。
打造市行政中心光储充放一体化示范站,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光伏雨棚142千瓦,日顶峰发电量700度,每年可节约碳排放160吨,设置充电桩容量1227千瓦,可同时满足43辆新能源汽车充电使用。倡导各级党政机关率先开展充电桩建设,带动全市充电网络构建。
印发《关于开展全市公共机构充电设施建设需求调研的通知》,完成充电设施情况摸底。联合城建集团,引入星星充电技术,落实“有车即见桩”建设目标。在市纪委监委、钟楼区行政中心、新北区文化馆等19家单位完成建桩布点,共计配备快充直流枪130只、慢充交流枪250只。
坚持“先桩后车”,满足新增公务新能源汽车需求。建立统一的公务充电结算平台,坚持多时段监控、多维度分析、多渠道应用、多部门分享,实现公务用车充电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强化充电站维护保养,定期升级服务软件,延长充电桩寿命。落实24小时维修响应机制,确保使用无障碍。
分布光伏“见板”提效
充分挖掘既有建筑空间资源,在党政机关全面实施“顶天”工程暨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进一步丰富“零碳机关”建设举措。
与城建集团签订《全市党政机关新能源应用推广协议》,结合党政机关位置多、面积散、容量小、分布广的特点,梳理出26家重点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按片区、分批次推进光伏建设项目。市行政中心、市博物馆、市规划馆、金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中德产业园)、新北区文化馆均已完成设施建设并发电运行。
深挖建筑光伏潜力,市行政中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挖掘楼顶、车棚、走廊等可利用空间资源,综合常规高效率组件、柔性组件、BIPV等多种模式,年均节约标准煤约285吨,相当于年减少碳排放176吨。全市党政机关已完成改造建设面积共4.06万平方米,装机容量4.6兆瓦,可建完成率达66%。
三是创新场景强消纳。运用全市公共机构能耗感知“一张网”,绘制党政机关用能“画像”,打造多元化光伏电能消纳场景,提升绿电应用比例。开展全电厨房、冰蓄冷空调、电蓄热锅炉、电动汽车等多种形式的电能替代,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探索建立零碳会议室、零碳办公室、零碳走廊等多用能场景,实现分布式光伏关联应用,提升消纳利用效果和示范效应。
依托能源E+光伏运营平台,实时收集发电数据,综合计算项目效益,实现各类型项目集中监控、集中托管和集中运维。将光伏建设融入节能技改、运行维护、能效提升等项目,综合运用屋顶租赁、优惠电价等投资建设模式,依托能源托管、效益分享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用市场化机制助推建用双方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