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行业人物 » 正文

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 动力电池呼唤碳管理标准

日期:2023-11-27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卢奇秀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11/27
11:2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远景智能 动力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碳足迹——正在成为动力电池出海的新要求。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已实施或研究制定电池碳排放核算、阈值管理等碳足迹管理政策。对出口企业而言,开展动力电池领域碳足迹管理与碳减排工作迫在眉睫。

日前,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动力电池碳足迹及低碳循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分析电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况,并提出低碳发展的可行路径。远景科技集团作为知识合作伙伴负责报告的编纂工作。远景智能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应对碳足迹要求,我国亟待建立动力电池数据库和管理标准,为碳排放核算、监管、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时间表明确

动力电池最高可以占据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60%以上,是碳排放大户。

8月17日《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正式生效,要求2025年2月18日起动力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需提供电池厂家信息、电池型号、原料(包括可再生部分)、电池碳足迹总量、电池不同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碳足迹等信息;到2028年要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同时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按照要求,凡是不符合要求的电池碳足迹不能被欧盟认可,届时这些电池产品很可能被挡在欧盟市场之外。

邱林指出,虽然《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从2025年才开始申报,但是相关压力已经在产业链传导。很多动力电池企业已经要求上游供应商上报碳排放数据。“产业链已经启动了碳足迹核算工作,但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做好产品碳足迹核算、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进而降低产品碳足迹,不仅是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紧迫要求,也是企业增强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多下游买家和消费者青睐的必要手段。但整体来看,企业碳排放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减排,还缺乏清晰路径。

邱林认为,企业要了解电池产品碳足迹的真实情况,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碳减排阶段性目标,包括近期和远期目标。目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量化属性,同时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

材料减排潜力大

在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基于成本竞争优势和较高的能量密度优势,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白皮书》介绍,整体来看,随着电池制造技术提升及产线升级,电池生产过程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电池包碳足迹总体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碳排放在80%左右,三元电池的正极材料含有镍、钴、锰等金属,其开采、冶炼过程会消耗大量化石能源,导致这个过程的碳排放比磷酸铁锂电池大。

电池正负极材料具有巨大减排潜力。《白皮书》认为,电池回收是减少与电池生产相关环境影响的最佳方法,会降低约50%的材料生产能源需求,降低和缓解对矿产资源过度开采和进口的依赖,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大幅削减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总量。

电池生产制造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和天然气。其中,超净干燥室是动力电池制造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电池整个生产过程有多个工艺步骤需要在真空干燥环境中进行,需要持续的能源供应保持稳定的温度,使用绿电能够显著降低电池碳足迹。邱林举例,中国某工厂生产的三元811(镍钴锰比例)电池,若其生产过程中用电全部由电网直供变为绿电,生命周期可以减少30%的碳排放。

有待建立数据库

近年来,动力电池企业通过建设零碳工厂,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等方式争相探索降碳新途径。

“中国的生产数据与欧盟的生产数据存在差别,欧盟是否会认可我们的数据,我们是否会认可欧盟的数据?标准互认,用相同的标准和方法计算非常重要。”邱林指出, 我国碳足迹核算与评价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操作还比较薄弱,缺乏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统一的标准。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为例,动力电池产业链很长,很难掌握全部数据,且碳排放量是动态变化的,亟待建立精准量化、可靠可信的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有效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减排,并与国际通行标准对接互认。

《白皮书》建议,搭建动力电池碳排放数据管理系统,具体包括核算工具、产业链数据、数据准确保障机制三大部分,全面涵盖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碳排放信息,为国家和企业提供查询、核算、核查等功能。

邱林介绍,欧盟很多国家碳数据管理起步较早,且其电网排放因子比中国低,在计算碳足迹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我国公开发布的电网排放因子指的是发电侧。但是,我们需要了解全生命周期电网排放因子的范围,目前我国还没有公布这部分的详细数据。”邱林指出,国家未来建立电力排放因子数据库也非常重要,提供更精细化的颗粒度和更细致的数据。

针对欧盟仅认可绿电直供的问题,邱林指出,零碳产业园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园内的风机、光伏、储能与智能物联网协同,可为电池生产、组装过程提供低碳或零碳能源供给。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