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充电桩 » 正文

油企跨界如何撬动充电桩市场?

日期:2023-09-25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渠沛然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09/25
10:5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国石油 充电桩 电动汽车

加油站和充电桩,竞争双方正在融合。

日前,中国石油收购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普天新能源”)100%股权。中国石油称,收购是其在充电领域的重要布局,有利于加油站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网络、打造“充电+”产业生态,以及向“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6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巨大的市场吸引传统油气巨头跨界入局,而走出加油站网络的油气企业能否在充电桩赛道跑出竞争力?

业务版图伸向新赛道

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石油正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充换电、氢能等新能源业务发展,以构建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的“低碳能源生态圈”。截至上半年,该公司已累计建成光伏站(库)929座、充电站495座、换电站37座、加氢站15座、综合能源服务站43座。

企查查显示,普天新能源是国内充电桩市场的“国家队”,也是国内最早开展充电业务的央企,在车辆技术、动力电池、充电设备、碳交易及增值服务等领域均有布局,但其经营情况并不好,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仁金表示,此次中国石油收购普天新能源,可以借助其较大的充电桩规模跻身市场,普天新能源也可以由此盘活资产。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动作不断。例如今年6月,其牵手五粮液联合成立四川中新绿色能源公司,经营范围就包括充电桩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等。

其实,早在2016年,中国石油就曾与一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互联网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合作,其中包括充电业务在加油站的试点和推广等项目。2018年,中国石油还与中国资源交通集团签订协议,取得超过840家石油加油站的充电站建设与经营权。

“这些项目的充电业务多以试点和示范项目为主,并没有大规模铺开。”油气行业资深从业者张一翼说。

针对此次收购,中国石油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三年公司将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窗口期,完成充电桩业务在全国的战略性布局,力争进入充换电头部企业行列。

补短板仍有挑战

电动汽车极速成长,以油站为中心的非油业务挑战越来越多,但成品油销售还会持续很长时间,非油业务必须到油站外寻找增长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资源优势使其都有属于自己的机会,特别是资源更完整的中国石油。”张一翼说,“但如果汽车不再加油,充电场景其实很难在现有加油站展开,因为站内空间不足,无法留存大量车辆,充电业务很难走到加油站外。”

目前,全国充电桩总量约690万个,其中220万个是公共充电桩,其他470万个是随车配装的私人充电桩。“当油企走出加油站,集中的天然流量优势荡然无存,只能寻找部署充电桩的地方。显然,其目标也是公共充电桩。” 张一翼坦言,但在公共充电桩领域,资本、品牌实力都占绝对优势的能源央企并不占优势。

数据显示,目前在公共充电桩市场,特来电以44万个充电桩居首位,星星充电以40万个位居第二,云快充以36万个位居第三。“即使是国家电网下属的国网充电也仅排在第四,第八名南方电网有7.3万个,普天新能源目前约有2万多个,不太具备规模优势。”张一翼指出。

有业内人士统计,中国石油要跻身头部充电企业行列,充电桩数量至少要迈上10万个级别,收购普天新能源后仍需再增长3倍多。“这对中国石油来说是笔好生意吗?”张一翼道出疑虑,“比如中国停车场的一大特点就是高度零散、所有权零散、停车管理也零散,能源央企无法以‘结构化’的方式搞定大块市场资源,而蚂蚁啃骨头似的作战,显然民营企业更有优势。要改变当前充电桩行业盈利难的尴尬局面,需要在商业模式方面有全新思考和坚决的行动,系统性的创新是唯一破局之道。”

孙仁金表示,中国石油入局充电桩确实有点晚了,但也不必过于悲观。“只有充电桩也不一定玩得转,背后还需要管理系统,并将电和车联网,同时还可以实现调峰,这样看,中国石油具备实力。在其三步走计划中,收购‘游得慢的鱼’只是其中一步,未来通过实力逐步做大新能源版图,才是转型的最终目标。”

深耕细分领域有空间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20年之前,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每年基本在100万左右,且八九成都是运营车辆。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50万辆,2022年680万辆,今年预测在900-1000万辆,而且超过80%是私家车。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车型逐步细分,比如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物流、客车、重卡等,不同车型出行场景、充电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的充电设备或换电设备也不同。” 仝宗旗表示,“比如高速路出行,车主希望充电像加油一样快,那就需要更大功率的充电桩和基础设施在投建,而在商超等停留时间较长的地方,会配备一定比例的直流桩和交流桩,而社区充电肯定是以交流慢充为主。”

《指导意见》提出,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对此,孙仁金表示:“对中国石油这样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未来抗风险能力也较强。虽然充电桩市场存在盈利难的现实困境,但新能源汽车发展空间巨大,充电基础设施还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比如,南方的充电桩市场解决了0到1的建设问题,目前正重点解决从1到100的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建设问题,而北方充电桩市场还在解决0到1的建设问题。发展步调不一致,也意味着市场潜力仍在。”仝宗旗认为,“社区、高速公路、乡村、商超、旅游目的地这些细分场景的充换电设施建设远远不足,一线城市中心建设基本能覆盖,而偏远地区还远不能满足车主需求。”

“其实,现在很多跨界企业入局充电桩领域,比如房地产商、能源巨头和很多车企都在积极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他们将成为基础设施网络中补充的一部分。”仝宗旗说,“随着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渗透率越来越高,有品质、有服务的场站也会越来越多。未来的高质量包含高品质、高维护、高服务等维度,如何为车主提供更好、更高效的服务十分重要。紧盯细分领域深耕市场,能源巨头跨界入局仍然大有可为。”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