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 » 燃料电池汽车 » 正文

燃料电池汽车业力拓降本空间

日期:2023-04-10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仲蕊

国际充换电网

2023
04/10
08:3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燃料电池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 新能源汽车

虽有政策加持,但要真正实现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需以固定场景为契机布局,深耕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拓展降本空间。

随着氢能产业发展,氢电并行的新能源商用车格局开始显现,在钢铁、化工、城市物流等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逐步增多。不过,加氢设施不足、运营成本过高等问题仍旧突出。氢能交通规模化前夜,上述问题应如何解决?

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规模化应用”前沿专场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虽有政策加持,但要真正实现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需以固定场景为契机布局,深耕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拓展降本空间。

“资本热、应用冷”局面持续

在中物联危化品分会氢能储运与应用首席专家刘浩看来,2022年是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关键的一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明确氢能能源属性,借着这股东风,全国各地都积极发布政策,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据统计,2022年,共有24个省份超过100个城市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

“政策推动下,氢燃料电池企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据统计,去年上险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超过4700辆,并且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大。”刘浩表示,“在产业端,钢铁、化工、煤炭等企业都在积极尝试进行氢燃料电池重卡规模化应用。在城市场景中,冷链物流、配送也都开始运营,极大鼓舞了氢能从业者。”

产业发展总体向好,但火热背后仍存隐忧。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运营总监徐逸卿注意到,2018年以前,全国涉及氢能相关业务的企业只有300多家;2019年,氢企数量在短时间内直接飙升至数千家。“事实上,国内氢能行业专业人才资源体量有限,氢能概念热度上升后,氢燃料电池产业成为投资热点,但真正能够实现产业化的企业却屈指可数。”

刘浩进一步分析称,虽然政策应用有所突破,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如车价贵、补能难、氢价高等,这都将阻碍应用规模化进一步发展,“资本热、应用冷”是整个行业的普遍感受。

找准固定应用场景

难题需各个击破,先从哪一步入手?专家指出,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找准固定应用场景是关键。

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负责人姜斌指出,目前,电动商用车整车成本已开始降低,每辆约60万元-80万元。“事实上,通过大批量采购,真正的成本还要更低。如何实现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成本降低到可与电动汽车、燃油车相竞争,我认为,以固定场景为核心布局将极大利好氢能交通应用。”

以物流行业为例,准时达战略总监韩雪峰表示,现在业内比较常见的景象是:国内知名重卡企业或运力企业纷纷到新疆做煤炭等的运输,这些场景都是固定场景,运输距离约为500公里-700公里。而200公里-700公里的运输距离是所有新能源重卡的最佳应用场景,更有利于发挥氢燃料电池应用优势、布局建设加氢站等。

“事实上,产品运输、工程作业、矿山运输、港口作业,乃至城市配送冷链等均为固定场景。氢燃料电池重卡、物流车如果能在上述场景中逐步取代柴油重卡,那么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面对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且有利于带动整个氢能产业快速发展。”韩雪峰说。

徐逸卿提醒,建设固定运营场景,是否有足够的、便宜的氢源是相关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由于我国北方有较多工业基地及化工园区,能够生产灰氢、绿氢还有蓝氢,预计未来5-10年,我国或将形成‘北氢南电’格局。”

深耕产业链协同发展

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密不可分,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整体降本、规模化发展,离不开“制储运加用”协同降本。

面对氢价高难题,刘浩认为,由于空间分布不均,氢气价格很难在产业化逻辑下快速下降,因此,氢气补贴政策还应该考虑具体补贴给哪个环节。比如,是补贴给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厂,还是直接补给氢气运营端。“我国不缺氢,只是氢的潜能没有被挖掘出来,亟待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产业要从政企、示范、地方布局等多角度思考,推动氢能产业上游制氢端真正发展起来。”

空气产品公司负责人指出,氢本身不难生产,而且成本可以控制到很低,但为什么加氢站氢气价格却让业内很多人头疼,原因在于储运技术难题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氢能不但需要政策扶植、产业链各方发力,同时也需要先进技术加持。”

我国氢能产业的“割裂”现状也值得警惕。刘浩直言,我国已形成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通过构建地方产业链形成竞争氛围,但从各地企业反应的部分情况来看,包括地方补贴获取、地方场景获取等本地化趋势加强,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现象逐步显现,尚未形成“全国一盘棋”局面,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规模化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对此,中集氢能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辉认为,我国氢能产业确有发展割裂现象,不过,因地制宜发展氢能现阶段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关键是行业内要形成分布式解决思路。“不同区域氢能产业持续形成各自的氢能内循环体系,形成适合自身的完整产业链,之后再把一个个产业孤岛连接起来,实现我国氢能产业整体跃进。”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