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PwC)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到2025年,中国制造的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可能高达80万辆,其中大部分是全电动汽车。
普华永道表示,这样的发展将使欧洲成为汽车净进口国,2025年将有超过22.1万辆汽车的进口盈余。而2015年,欧洲出口了约170万辆汽车。
普华永道表示,这种转变将伴随着中国品牌增加市场份额,同时欧洲品牌在中国生产更多电动汽车。
从中国进口的80万辆汽车中,约33.3万辆将来自特斯拉、宝马和雷诺集团等西方汽车制造商,这些公司目前都从中国向欧洲出口电动汽车,包括特斯拉Model 3、宝马iX3和达西亚Spring。
普华永道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尽管中国制造商在欧洲销售越来越多的纯电动汽车,但欧洲和美国制造商正越来越多地将其纯电动汽车生产转移到中国。”
普华永道德国合伙人兼汽车业务主管Felix Kuhnert表示,欧洲汽车制造商继续面临供应链问题,正专注于在欧洲生产更昂贵(和更低产量)的电动汽车,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商在国内市场上优化和开发了他们的产品,因此他们现在把价格实惠的纯电动汽车车型、创新技术和新概念带到欧洲。”
普华永道和其他分析师表示,中国在全电动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次可能会成为一种竞争优势。
普华永道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目前正寻求巩固它们在欧洲的立足点。与过去10年它们之前进入的市场相比,现在的竞争环境已经明显变得公平了。”
普华永道预计,中国品牌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将达到3.8%至7.9%。
(图片来源:汽车新闻)
品牌认知是关键
普华永道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这些品牌的看法,并补充称,“中国品牌在欧洲仍相对不为人知,要建立强大的电动汽车声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在高端车型方面。”
在最近的另一份报告中,电气化分析师马蒂亚斯·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表示,中国品牌汽车今年可能在欧洲销售约20万辆,其中约9万辆为全电动汽车,4万辆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其余为传统动力传动系统。
施密特9月份表示,与此同时,西方品牌将从中国工厂向欧洲出口约10万辆全电动汽车。
施密特说,今年前七个月,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是上汽集团的MG和吉利的极星。蔚来和小鹏等其他品牌迄今难以产生影响。在西欧,中国品牌今年上半年在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为5.2%,而2021年上半年的份额为3.8%。
吉利和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的合资企业Smart预计明年产量可观,该公司将在中国而非欧洲生产新一代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