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充换电网 » 新能源汽车要闻 » 正文

绿色低碳 擘画产业发展路径

日期:2022-09-08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张双虎

国际充换电网

2022
09/08
15:0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节能减碳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还与能源变革、节能减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聚焦新能源产业,探讨全球碳中和愿景下,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就成为本届大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8月27日,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全面电动化与绿色低碳转型”主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行交流分享。

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全面电动化与绿色低碳转型”主论坛。图片来源:中国科协信息中心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跨越市场鸿沟

近年来,受产业链供应不畅、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国际原油价格浮动等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增长乏力,但新能源汽车仍保持快速增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今年1至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27.9万辆和319.4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2.1%;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增加至1227万辆,带动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从13.3万辆增加至2376万辆。

电力驱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相互赋能,已经成为促进汽车产业链和产业整体增长、转型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跨越了市场的鸿沟。”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解释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进程全球领先,但后续竞争也更为激烈。从产业层面看,我国已经培育出全球最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并构建起了全球最大的补能网络,持续改善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

在朱华荣看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尝鲜、政策引导迈入大众普及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汽车助自主品牌换道超车

据国家发改委7月14日举行的2022上半年经济形势媒体吹风会上公布的数据,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汽车零售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

“保持汽车行业的平稳运行和充满活力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运行至关重要。”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亦功说,“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保持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态势是关系到中国自主品牌,抢抓战略机遇,实现弯道超车的重点工作。”

刘亦功介绍说,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和信心让拥有很多先进理念、前沿技术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产品融入日常生活。未来智慧绿色城市汽车生态系统应以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为核心,融入新型消费链、智能绿色出行链、智慧能源链、新基建链,构建五链一体的未来智慧绿色城市的汽车生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正变为传统汽车企业、新兴势力和信息与通信技术企业(ICT)同台竞技。”朱华荣说,“从市场层面看,借助新能源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东风,在全球汽车产业中,中国自主品牌有了换道超车的最佳机会。”

“中国是推动新兴技术超大规模应用的热土,如果某一项技术能够在中国形成规模,就能够在全世界规模化应用。”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的演讲真诚中不失幽默。

齐普策认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和行业发展韧性之间并不矛盾,可以通过技术开放推动二氧化碳减排同时保持经济增长。这需要我们打破壁垒,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

加强协同推进研发加快电动化普及

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规模、增速以及产业链的配套完备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已走在国际前列。

“新能源汽车的多元化技术路线已经很成熟,混动、增程、纯电、氢能源等各种技术路线的车型已基本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的出行需求。”朱华荣说,“在电车方面,我国电动汽车能量密度和电池的质量不断提升,提高了新能源汽车质量。2021年,新能源汽车平均百台新车故障率较2020年下降了31%,能源补给方面高压平台、碳化硅开始进入发展阶段,慢充、快充、无线充补能技术不断发展。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新能源汽车将从传统意义的交通工具进入新型的储能单元。”

朱华荣表示,“可以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加强协同、推进研发,有序向新能源转型,加快电动化普及。”

他建议,一方面,电力系统与新能源产业要加强协同,统筹规划,推进绿色能源的使用,改善电力结构,实现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另一方面,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合作,加速推进新一代电池的研究、开发应用。聚焦到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的关键突破,从结构创新向材料创新转变,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安全忧虑和使用环境忧虑。

从去年开始,宝马集团携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产业链绿色转型倡议,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绿色转型所面临的钢铁低碳转型、绿色电力获取、循环经济以及绿色电力标准开展了深度的研究和合作。

“宝马集团通过国际合作等方式在推动供应链降低碳排放合作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未来我们必须坚持的路径,各方都会从中受益。”齐普策说,“技术开放将推动二氧化碳减排的进程,有关创新手段必须从整体出发,而且需要全面考虑各个环节,覆盖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

返回 国际充换电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