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眼光,的确挺毒辣的。
不管是近期处在风口浪尖的某滴打车还是所谓的社区经济,在资本的挟裹之下,其从成长到洗牌的过程总归是会被加速。
当然,从这些能看出的是,技术含量的高低从来不是资本所关注的对象,潜力才是。
在车企们在前方摇旗呐喊之时,出于对未来潜能的前瞻,不具备丝毫技术上迷人之处的充电市场,显然具备成为资本风口的全部特质。
那么,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会有最后的赢家吗?
狮子难道真的从来就在乎羊群的想法?
近日,国家电网山东某公司怒斥“1分钱充电”登上微博热搜榜,这似乎成为这场大战的导火索。
其实,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无非是部分充电运营商在资本的推动下,用1分钱充电以及0服务费等低价竞争手段快速笼络用户,跑马圈地,而一直“本分”运营的国网,也加入了这场竞争而已。
看似刚刚开始内卷化的充电市场,其实早就有纷争的苗头。
早在2018和2019年的时候,国网和特来电等充电服务商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一系列充电套餐,开始笼络存量在当时并不算大的新能源用户群体。
不过,当年的竞争也仅仅是点到为止,主要目的还是联合车企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张铺路。
而在当下,新能源早已完成了从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的模式,要知道,国内上半年总体销量已经突破100万台。
因此,在联想到同样即将腾飞的充电市场之后,恒大、快电、小桔等充电平台便火速开始了低价策略来笼络消费群体。
当然,在“0服务费”的口号不够吸引关注时,电费也开始无底线地减免,甚至还出现过“亿万(元)补贴,每kWh电至少降0.5元”的宣传语。
这种老套路对国人来说已经屡见不鲜,资本入局、低价竞争、快速打趴对手,形成行业垄断之后再“割韭菜”。
网约车、共享单车、快递外卖甚至是社区买菜领域都已经屡次上演,从激烈程度来说,现在的充电市场还差得远。
如果按照这套剧本继续出演的话,在近两年充电市场的内卷将达到顶峰,同时经过充电行业的资本大战之后,剩下的估计一样只是几家“寡头”服务商而已。
野蛮生长?这个词似乎有些平淡了
从无到有,直至壮大,国内的充电行业用短短几年时间,便走过了燃油汽车当年几十年才完成的路。
根据公开数据,2015年底,公共充电桩仅有5.7万台,而截至2021年5月份,这个数字就翻了几十倍,保有量为88.4万台。
图表来源于网络
在资本推波助澜堪称野蛮式的成长之后,良莠不齐的质量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根据去年广东质监局的一次抽查显示,在9家企业生产的10批次充电桩中,有70%的抽检样品存在安全隐患,隐患点大多存在于未能良好接地/故障检测以及报警断电功能失效等。
这些隐患看起来与充电功能并没有太高的关联性,但考虑到插拔充电枪需要手动完成,同时,充电过程中人员随时可能触碰到这些设备,所以触电风险也是居高不下。
另外,对安全属性本就存在质疑的新能源汽车也是一大隐患。
其次,充电桩故障、无法使用、无人维护等字样在各大充电APP评论区中已经屡见不鲜。
其实,针对这个方向,当下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支撑的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等头部运营商有能力保证旗下大多数的充电桩产品状态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但是,部分小规模的运营商在规模迅速扩大之后显然就有些力不从心,当然,考虑到如星络充电等根本没有自建充电桩的资源聚合平台,更是无法保证充电桩的状态和工况,在“安全”二字上,自然也要大打折扣了。
好歹是新能源周边,是买菜能比的吗?
由燃油时代向着电气时代转变的方向显然不用再多过时间争论了,各大车企甚至是国外政府也都激进的宣布了燃油车停售时间。
因此,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即将成为未来主力,充电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估量,极端一点来讲,将当下的所有加油站都切换成充电站,大概就能想象到这块蛋糕的体量。
图表来源于网络
从发展角度来说,充电市场确实需要资本的引入,其天生自带的魔力确实能助力一个新兴产业快速地建立壮大,为电气出行时代到来奠基铺路。
不过,从技术角度来说,充电桩相较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含量确实不高,但也并非各种“买菜”和“外卖”能比的。
无论在生产质量环节还是后期的维护运营过于疏忽,造成后果绝非经济损失这么简单,轻则小范围起火,重则车毁人亡。
在充电过程中车辆自燃已经不乏先例,除去车端的故障,似乎还没有哪个桩敢说自己在安全上做到了滴水不漏。
所以,让充电市场“降温败火”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力的质量监管和运营约束确实会造成发展速度上的相对迟缓,但正规有序在最终实现效果上,是与野蛮生长有着明显天差地别的。
当然已经有一定规模的运营商们也深谙这一道理,7月4日,特来电宣布全面接入国家电网、星星充电、南方电网,实现从场站查询、导航、充电到支付环节的全面互联互通。
而四大平台互联互通后,将覆盖全国70%以上的充电桩市场。
曾经咬定自建充电体系的宝马也开始开展与国网的合作。
如此“最强王者”阵营的联手合作之后,约束规范就更为容易,也就踏出了从散、乱、小向正规、有序、统一发展的第一步。
写在最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无所谓市场潜力,无所谓技术高低,最终牵绊充电市场这场战争的还是一个字:钱。奈何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特殊特性以及日益提升的技术指标,充电市场显然不能与曾经资本大乱斗的其余领域混为一谈,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的状态以及未稳的行业格局也不允许监管有丝毫的放松。所以,倘若资本还是一味地按照曾经野蛮的竞争套路,可能这次真的要遭遇自己的滑铁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