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 报道】2021年4月14日,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21高峰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在开幕式上,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陈国平先生作了主题为《双碳目标下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的演讲。他表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就目前而言,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随机性要平抑,才能使储能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陈国平还在开幕式中提出对储能企业发展储能的四大措施,以及双碳目标下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提出五大建议。
国家电网公司总工程师 陈国平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挑战性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与此同时,在今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提出处理好发展与双碳的关系。陈国平表示,这对于国家电网来讲,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
据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对电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快速增长。因此,陈国平表示,如何保证碳达峰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是一个很重大的任务。其次,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如何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需要我们落实好习总书记提出的统筹发展处理与双碳的关系。
同时,统筹处理好全社会碳达峰、能源行业碳达峰、电力行业碳达峰,以及电力负荷碳达峰等四者之间的关系,并在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问题上,落实好能源电力生产结构的调整。 陈国平表示,电力生产结构的调整体现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上。
在今年中央财经委员会上,习近平提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因此,在关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层面上,陈国平表示,新能源为主体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特别是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他认为,在2030年之后,电力系统还会有颠覆性的技术出现,目前新能源的波动性和随机性要平抑,才能使储能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三大挑战
国际能源网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正面临能源结构的深度变革和新的形势,在供应环节上,新能源加速发展,电力系统双高特征凸显;在终端消费环节上,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储能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广泛应用,用电特性以及配网运行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在传输转换环节上,电能、热能、氢能、生物天然气等能源品种相互转换,将形成以电为中心、电网为枢纽的能源互联网平台。
据此,陈国平从以下三方面讲述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
挑战之一是电力供应问题,一方面新能源波动性大,而且最小出力偏低,电力平衡支撑能力不足,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供电保障能受到挑战;另一方面高温和寒潮等极端天气下,电力供应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保障电力供应的任务艰巨。
挑战之二是电网安全运行问题,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新型系统,加速从化石类为主体能源向双高电力系统转变,改变了我们交流电网的基本特性,由于新能源机组无法提供有效转动惯量、调频能力,新型电力系统频率的问题、电压的问题,多少年不去关注电力系统电压问题可能又重新体现。
挑战之三是新能源的高效利用问题,一方面是系统调节能力存在较大缺额,不足以支撑高比例新能源高效利用和高占比的替代。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如果没有有效的相应规模的储能来进行调节资源的支撑,将导致新能源利用率会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面对这些问题,发展抽蓄电池和新型储能是调节电力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陈国平表示,希望在“十四五”、“十五五”达峰之前电力系统还有巅峰的技术出现。
四大措施+五大建议 促进储能在电力系统下健康发展
谈及储能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定位功能,陈国平介绍到,主要有五点,分别是:提升新能源的利用水平;提高常规电源的上网性能;提升系统的调节能力;保障输配电的功能的实施;拓展需求侧方面的应用。
接着,陈国平进一步为有资质的储能公司在储能产业发展方面提出四大主要措施:
第一,积极支持储能在新能源侧有序布局和就地平衡,新能源配置储能对平抑有机制作用,企业鼓励支持,特别是风储一体化的运行管理问题。他表示,国家电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提供良好并网环境。
第二,支持社会各方建设独立的储能变站,这是电网电力系统中间一个新的市场的主体,独立的储能电站一定要支持。
第三,为用户储能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希望要发挥平台的聚合作用。
第四,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储能的发展。陈国平在此提到,国家电网除了搞大电网之外,也在分布式、微网、局域网等方面有所作为,并深入支撑新型储能实验研究和标准的建设,特别是标准的建设,以标准来引领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最后,陈国平对双碳目标下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提出五大建议:
建议一,坚持规划引领。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规划工作至关重要,统筹好新能源规模,特别是新能源的资源不可运输、不可储存,新能源的时空布局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电力系统的规划工作。
建议二,加快推动电力市场化建设,既要有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也要有宏观政策来支持发展,同时也要发挥电力市场的作用,使储能项目在市场化运作中有收益。
建议三,完善储能价格形成和分摊机制,实现清洁、经济和安全。因此,他认为,在政策上一定要出台储能价格形成和分摊机制,特别是电化学储能发展的出现,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将会很难发展起来。
建议四,加强储能技术标准的研究,特别是储能体系标准的研究。他表示,如何让储能发挥惯量方面的支撑,动态无功电压方面的支撑,通过电子电话是可以实现的,但能否达到交流同步电机的功能,还有很多工作做。
建议五,开展大容量、长时间新型储能技术研发。陈国平表示,特别是新能源占主体之后,长周期的静稳天气对我们保供带来的影响,也是业内各位专家不可忽视的问题。
最后,陈国平表示,希望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到储能技术研发、推广应用中来,使储能更经济、更安全、更优质、更高效,以此来服务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